智能应用 影音
工研院
ADI

魔术师背后的资通讯

林一平手绘之大卫考伯菲。林一平

我常被询问,创意如何培养。我会举例我们设计的物联网「鬼屋」创意,小朋友进入其中,不小心碰触物件,产生意想不到的互动,吓得小朋友快乐的吱吱笑。

鬼屋的实作知难行易,说穿了只是智能家电的变形,关键在于魔术般的设计,造成「智信」(Intellectual Belief)与「感信」(Emotional Belief)之间的冲突。这是哲学家甘德勒(Tamar Gendler)的理论:在我们科学理性的训练下(智信) ,观众知道魔法是不可能的;但在更原始的情感层面上(感信),神奇的表演会引导人们「相信」魔术真正发生。

魔术,尤其是「伪装」的错觉魔术特别能激发认知上的不和谐(Cognitive Dissonance),产生有趣的创意。「伪装」似乎有偷偷摸摸骗人的负面暗示,但其实在英、美,形容伪装的英文词儿为Camouflage或Disguise,是中性的字眼,并无贬抑之意。甚至有些人因为伪装,获得掌声,身名俱泰,原因是他们以伪装产生娱乐性的错觉,观众喜爱。尤其利用资通讯技术,更能制造难度很高的错觉效果。

着名的例子是大卫考伯菲(David Copperfield)的魔术。他将自由女神像变不见,人人赞叹。大卫表演自由女神消失,整个诀窍在于观众离自由女神很远,可运用资通讯技术造成视觉的错觉。只要将观众的视线向上倾斜一个小小的角度,就看不见自由女神。

首先搭建特制的观众席,包括一个活动的巨大地板,可以和自由女神形成一定角度。当大卫缓缓升起遮挡自由女神的黑布时,观众席的地板由电脑控制,也以同步方式渐渐倾斜。由于运作缓慢,观众无法察觉。等黑布掉下时,观众只看到自由女神上方的空荡天空,女神像已神奇的消失了。

大卫考伯菲的功成名就让许多魔术师羡慕及忌妒,但也不得不甘拜下风。一位魔术师评论他说:「虽然他时常成为同业嫉妒的目标,但在魔术和幻象领域,他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众人的钦佩,因为他的创造性天才和不懈的完美主义发展并呈现了他主要的幻觉作品。在他人看来,这些幻觉作品没有先例,达到艺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新高度。」

最后的结论,大卫考伯菲的境界凡人无法企及,但我们仍然可以小确幸的以魔术的方式激发自己的创意,在日常生活增添许多乐趣。而我们资通讯人更是幸运,有物联网及人工智能这些工具,在思考魔术般的创意时,如虎添翼!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