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TERADYNE
member

数据库逸事:科技创新的接力赛跑

图一:柯德(Edgar F. Codd,1923~2003)。林一平绘

1960年后有了快速的排序演算法,数据库的技术如虎添翼般的进步。1970年是数据库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IBM的研究员柯德(Edgar F. Codd,1923~2003。图一)发表了业界第一篇关于关系数据库理论的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首次提出关系查询数据库的模型理论。这篇论文是计算机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论文之一,奠定了柯德的「关系数据库之父」的地位。

IBM持续研究在多用户与大量数据的环境下关系型数据库的实际可行性,对数据库技术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1974年IBM发表论文《SEQUEL:A 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提出SEQUEL语言,最后演化出SQL,成为今日广泛为终端用户使用的非程序化查询语言。

之后IBM的研究员格雷(James Nicholas "Jim" Gray,1944~2007。图二)发表论文《Granularity of Locks and Degrees of Consistency in a Shared DataBase》,正式定义了数据库事务的概念和数据一致性的机制。格雷在数据库交易处理(Transaction Processing)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他提出这种数据库的处理方式系经由信息网络与数据库或档案的结合,以交易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有别于传统批次处理(Batch Processing)。格雷这位电脑奇才在2007年独自帆船出海,却未曾再返航。

1979年IBM的研究员西林格(Patricia Selinger。图三)发表《Access Path Selection in a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完成全世界第一个关系查询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的优化器。西林格因此一贡献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经由前述IBM研究员的努力,IBM在1983年推出DATABASE 2 (DB2)使用于MVS,是一个长盛不衰的品牌。

回到台湾任教后,我很荣幸获得IBM的Shared University Research Award以及IBM Faculty Award。IBM的获奖信函是由IBM的全球服务副总裁Robort Morris亲自交到得奖者手上。Morris是我在贝尔通讯研究公司工作时就认识的老长官。而我的学生如苏淑茵、蔡孟勳、刘仁煌,以及李欣怡也获得IBM PhD Student Award。在2009年全世界所有得奖的女性研究生中,李欣怡更雀屏中选成为2010年唯一的一位Pat Selinger Award得主,这个奖项以西林格命名。IBM的奖学金,还有一个给开发国内家的研究生奖项Alex Muller IBM Ph.D. Fellowship,以1987年诺贝尔奖得主穆勒(Karl Alexander Muller,b. 1927。图四)命名。在本文截稿前台湾尚无学生获奖Alex Muller IBM Ph.D. Fellowship。希望不久的将来,台湾的学生也能获得此奖的肯定!

图二:格雷(James Nicholas
图三:西林格(Patricia Selinger)。林一平绘
图四:穆勒(Karl Alexander Muller,b. 1927)。林一平绘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