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摩尔定律趋缓的好解方:小芯片

未来可见的chiplet设计会整合进更多的功能芯片,而其中介板的矽晶面积更大,包含许多互连和路由,是为主动式中介板。Intel

英文的字尾(suffix)“let”,好比台语中名词字尾加一阳平声的「啊」字,都带有「小」的意思,像booklet是小书,piglet是小猪,而chiplet自然是小芯片。这字是昔日在CPU场域中的两个宿敌Intel和AMD在其2017年合作计划中提出来的,2018随即被纳入DARPA的ERI议题中,而现在已有产品依此概念设计出来了。

做chiplet的动机很简单,是要在逐渐趋缓摩尔定律的大环境下,持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价值。如果为了整合新功能模块入芯片而加大芯片面积,于最先进制程上制造大芯片是很不划算的。而且芯片面积大了,由缺陷密度导致的良率损失也跟着增长,这些都是半导体产品设计规划的ABC。

解决方法是让最需要讲求效能的部份在最先进制程制造,其它对效能要求没这麽高(譬如I/O)的模块、或者有专属制程的产品如DRAM等则另外制造。因为个别芯片变小了,因以chiplet为名。这还有额外的好处,因为功能模块化,有些chiplet可以一用再用,甚至变成公共矽智权,大幅减少设计的时间和成本。

实际的做法是多个chiplet安置于中介板(interposer)上,以封装的方式将数个chiplet做成一个高效能的终端产品,重点是chiplet与chiplet之间的联线之间不能牺牲太多的性能。这其实是异质整合中的一种实施方式。

Intel将这种多chiplet的平面封装叫做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ed Bridge)。Intel还另外有花样,叫Foveros,基本上是向上、下方向堆叠芯片。而将两种概念合并的—就是上下芯片堆叠、左右芯片交互联通—的叫co-EMIB,当然图的是兼二者之利。如果要将之想像成实境,可以用吉隆坡的Petronas Towers:耸立的高塔之间,还有联络的空桥,连字义都像。垂直的连系靠矽穿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就是在堆叠的芯片上垂直蚀刻穿孔相连接。Intel的做法还稍有不同,矽穿孔特别大,电阻小,让各层芯片有充足的电流可用。

AMD用chiplet概念的实做也已出炉,这是第一个用chiplet概念设计的产品,叫Zen2(又名Ryzen3000)。这是一个用3个chiplet封装的产品,两个用7nm制作、8核的CPU,共享一个14nm制作的I/O。而未来EPYC则将包含多个Zen2模块,理论上它还可以支持8个DDR DRAM的界面。看,这就是每个大厂魂牵梦萦的高效能计算(HPC)芯片!

未来可见的chiplet设计会整合进更多的功能芯片,而其中介板的矽晶面积更大,包含许多互连和路由,是为主动式中介板。

AMD的Zen2还有一个有趣的变化是在高速缓存上。高速缓存用SRAM制作一向耗费面积,在先进节点尤其如此。但Zen2的L1指令缓存容量从以前的64kB变成32kB,L2容量仍是512kB,L3却倍增为16MB!AMD说改善L1预取指令的演算法、并且善用L3多出来的容量可以控制L1容量降低的影响。是否真如此,要等到测试报告出来。我比较有兴趣的是否eMRAM真的上场当L3高速缓存,使得L3的位元面积变小了,所以能这麽奢侈的使用L3高速缓存?

现为DIGITIMES顾问,198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任教于中央大学,后转往科技产业发展。曾任茂德科技董事及副总、普天茂德科技总经理、康帝科技总经理等职位。曾于 Taiwan Semicon 任谘询委员,主持黄光论坛。2001~2002 获选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监事、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