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522
DForum0515

台湾发展智能城乡 平台革命应先行(之一)

中华顾问工程司CEO陈茂南接受DIGITIMES专访。

中华顾问工程司为迎接物联网(IoT)时代,近年布局积极由硬走软,适逢成立50周年,中华顾问CEO陈茂南接受了DIGITIMES专访。陈茂南表示,科技带来颠覆性创新,政府需要「智能」应对诸多改变,所谓的智能除了指政策擘画,更重要的是利用智能应用降低创新型态产品、服务对传统产业的冲击,进而让生活更舒适便利。

陈茂南认为,推动智能城乡已是全球趋势,台湾若能善用自身IT产业优势,结合地小人稠的场域特性,发展潜力无穷,唯须变革的是产业或政府部会的「孤岛」性格,加强协作,「时机不等人」。他说,中华顾问走过半世纪,便利生活的核心价值不变,重心已从过去的工程硬件布建朝向智能生活应用发展,未来将全力发挥平台角色。

问:请问中华顾问工程司对于智能运输、智能城乡或智能生活的愿景?中华顾问所扮演的角色为何?

答:我们是工程和科技的法人,以公益角色参加社会服务,在政府、民众和产业之间扮演整合协作的角色。因应数码时代的演进,我们希望在数码转型或创新应用方面能加以着力,再连动到各方面,就形成一个向上发展进步的螺旋。我们的愿景相当简单,就是利用「智能」解决过去到现在传统无法解决的问题,让生活更进步。

问:就您来看,台湾的运输交通及城乡场域在亚洲或在全球有什麽特殊之处?台湾在推动智能运输、智能城乡的主要挑战是什麽?

答:台湾相对于全世界的优势是,我们有产业的强力支撑,不仅ICT产业非常强,民众的产品使用也是全球数一数二,大家对相关运用非常熟悉。另一个优势是,台湾整体场域非常适当,我们有人口众多集聚的都会区,也有一般规模的县市乡镇,还有偏乡,不同场域有不同需求与生活,在台湾都可以发展不同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可成为新产品服务的验证场域。同时,政府的支持相对于其他国家都给了我们不错的优势。

不过,我们也面临非常多挑战,例如数码转型始终很难普及,这背后牵涉到国内的产业或组织不擅于合作、协作,形成一座座孤岛或说谷仓效应(silo effect),彼此的互通性和互助性不足,因此发展不够快速。另一方面,新型态的服务或产品对传统产业造成的冲击,会需要更缜密而细致的思考与设计来消弭各界的担忧,也就是需要更多的「智能」。这个「智能」是双关语,另一层意思是我们需要更多新的智能化,包括像AI、大数据(big data)等能提供我们的其他帮助。

问:中央与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推动上应扮演何种角色?

答:政府是擘划者、领头羊的角色,尤其是面临新的冲击或挑战时,政府首当其冲也责无旁贷必须带着产业和民众一起进步。事实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责任的区划应该有所不同,中央必须着重推动政策和整体计划,地方必须关照到居民的需求,且根据自己的特色来规划执行。我们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生活和治理原来就有分工,这样的分工对推动智能运输或智能城乡有相当大的帮助。

不过我想提醒的是,同一套模式无法适用在所有区域,正确的发展过程应该是中央将构想协调地方配合执行,而地方执行成效无论成败,均应该回馈给中央,形塑成一个共同的平台,然后再一次发给地方落实,这样子才能真正整合。目前我们看不到整合这段,现在都是各自发展,产生很多套平台体系或模式,这必须改变。

问:当我们谈智能城乡或智能生活时,底层都需要数据的整合来支撑,您刚刚提到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做智能服务时,可能会因为数据前端格式不一致或后端未整合时,导致推动不顺?

答:这牵涉到我们的发展策略,而社群、平台会是其中的关键。智能城乡的生态系相当广泛,像一般市民面对大大小小的市政问题,现在运用新的智能化管理或维护模式,就能迅速回应他们的需求。过去产业是提供适用于所有客户的制式产品或服务,但现在是定制化、无缝化,所有的服务都是主动提供。

在「民众生活七件大事:医食住行育乐购」当中,智能运输是重要基础建设,串连其他方面需求的服务,然后再跟城市治理例如急难、紧急救护等系统整合,进一步变成智能城乡,配合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运作,就能让生活的梦想得以实践。我认为现阶段平台是关键,大家如果各自为政会跟不上变化的速度,要能登堂入室一定要有人垫好底下的台阶、帮忙跨过门槛,而供应方、需求方或其他第三方,彼此间在平台上相互加值。

问:目前在台湾智能城乡的发展上尚未看到成功的平台,不像大陆杭州有阿里巴巴「城市大脑」这样的平台业者,是否这导致台湾智能城乡、智能生活的发展相对缓慢?

答:我们也很羡慕阿里巴巴「城市大脑」,很多创新应用有机会在这样的架构根植、发展,台湾同样也需要这样的架构。我们很习惯用XaaS平台,像Google、亚马逊(Amazon),Line、Facebook也是,但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它们多是国外体系,无法满足我们的特殊需求,那麽我们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台湾应该设法筹建这样的平台。中华顾问这1~2年积极拓建智能移动服务的公用平台,提供产官学研各界协作,节省初期在数据的处理、清洗等的时间与成本,汇集各方数据和信息后进行加值。

问:这样的平台是比较底层的数据交换处理,还是上层平台让第三方业者发展各式各样的应用服务?

答:我想平台分几种,第一层是便利的平台,政府投注不少心力在此;第二层属于通讯平台;第三层是生活运用的平台,由下而上分成端(前端传感、蒐集数据)、网(网络连系)、云(运算储存)三层的基础设施。即便如此,最顶层仍缺乏应用的模块和服务,比如智能好行或移动即服务(MaaS)必须有一个平台提供路径的规划、提供旅行时间,媒合各方的需求信息。这些平台需要许多时间构建,很难各自独立完成。我们现在呼吁大家共同筹建一个平台,发展专属于国内,甚至可以往外输出的平台。

问:交通或移动(mobility)在智能城乡的重要性有多高?

答:交通主要与智能城乡中的智能生活会有比较紧密的结合,医食育乐购,例如医疗救护体系需要派遣或媒合,或像医疗专车巡检服务需要整合,这些可透过交通串连,一旦串连就能将信息串接起来,数据就会通透,也才有可能发展大的系统。智能运输本身是发展智能城乡的基础,如果没有移动上的便利,很难在其他功能发挥。(黄逸平﹧专访,赖至巧﹧整理)

台湾发展智能城乡 平台革命应先行(之一)

DIGITIMES副总经理。美国壬色列理工学院(RPI)电机硕士暨台湾大学国际企业所博士候选人,曾带领DIGITIMES研究中心,并担任多个政府及企业委托之研究顾问专案主持人,关怀多变局势下的台湾产业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