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626
ADI
林一平
  •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
Motorola的诞生与发展(上)
Motorola创始人Paul Vincent Galvin(1895~1959)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父亲是爱尔兰籍调酒师。由于家境贫困,Galvin并未完成大学教育。不过,Galvin是天生企业家,最先将收音机整合 于汽车。1928年Galvin与兄弟Joseph于芝加哥成立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第一项产品是收音机的交流电转接盒(Battery Eliminator)。1930年公司改名为Motorola。这个字是由 「Motor」(汽车)及「Victrola」(彼时最有名黑胶唱片机的品牌名称)2个字组合而 成。当时Galvin正在生产汽车用收音机,因此想到借用「Victrola」这个品牌名称。Galvin第一任太太丽丽莲(Lillian Guinan)是Galvin的高中甜心,小俩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结婚。1942年,丽丽莲不幸在家中被谋杀,警察一直无法找到凶手,成为悬案。1945年,Galvin数次邂逅年轻的薇吉妮亚(Virginia Galvin Piper)后,闪电结婚。1955年,Motorola将公司企业识别改成很时尚风格的「M」,由2个三角尖拱成M,代表一波波接续的领导风格。Galvin于1959年去世,而Motorola的业务持续蒸蒸日上。1960年,Motorola推出全世界第一部19寸大屏幕电视机。1974年再推出全世界第一支彩色电视映像管,同年Motorola将电视事业卖给Panasonic。Motorola于1991年在德国展示第一支GSM 手机;1995年推出第一套双向呼叫系统(Two-way Pager )。2000年Motorola发展出第一支GPRS手机,并且和思科( Cisco)合作贩售第一套 GPRS移动网络系统给英国 BT Cellnet 。Motorola在无线通讯领域颇有一席之地,但在电信等级的交换机,则较无作为。2014年1月,Motorola Mobility被并入国内联想集团。虽然Motorola在手机市场已不如往日雄风,读者们若上网查找,仍可看到相关产品。尤其是Motorola最早发明的双向对讲机「Walkie-Talkie」,仍然是防灾应急必备,有通用对频对讲机、军工对讲器、儿童户外小机、迷你饭店工地万能手台、避难对讲机等,让我回忆起当年摩托罗拉的全盛时期。 
2023/1/9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诞生
计算机能变得很好用,编译器(Compiler)及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的发展功不可没。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软件和硬件功能,让所有应用和程序能顺畅运行。桌面运算装置最常用的操作系统包括微软(Microsoft) Windows及苹果(Apple) macOS。这些操作系统的功能复杂,很多原理归功于1960年代电脑科学家的努力。1965年时,贝尔实验室(Bell Labs) 、奇异电子(General Electric)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建立一套多使用者(Multi-user)、多工(Multi-processor)、多层次(Multi-level)的操作系统,称为MULTICS, 主要贡献者是「分时处理操作系统」之父柯巴托(Fernando José "Corby" Corbató, 1926~2019)。因计划的工作进度延迟严重,MULTICS在1969年终止。当时参与计划的汤普森(Ken Thompson) 在MULTICS写了一款电动游戏程序「星际旅行」(Space Travel)。在MULTICS打烊后,为了能继续玩这个游戏,汤普森找来瑞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 1941~2011),发展出一套更有效率的操作系统,称为Unix。这套操作系统后来成为主流,广泛的被各种电脑采用。在Thompson 及 Ritchie获得图灵奖(Turing Award)的次年(1984年),贝尔实验室的技术期刊《AT&T Bell Laboratories Technical Journal》编辑一期特刊,专门讨论UNIX系统。1984年这一期特刊,具有纪念性,成为我的珍藏版。为此特刊撰文的作者都赫赫有名。当中写Preface的 Robert L. Martin 是我在Bellcore时的大老板,而Robert H. Morris则为现任IBM的全球服务副总裁,他于2010年来台湾,颁发IBM Faculty Award 给我。近年来,超级电脑业者打破「高速计算」必须透过一部高速运转的超级电脑来执行计算工作的思维,而操作系统更加重要。2008年4月克雷公司(Cray Inc)开始与英特尔技(Intel)术合作,用Xeon处理器及刀锋系统设计来打造超级电脑,称为Cray CX1。这种蜕变的高速计算,称为「高端计算」(High-end Computing)。以多部CPU进行高端计算,原理是平行理论(Concurrency Theory),早期的主要贡献者是米尔纳(Arthur John Robin Gorell Milner, 1934~2010)。我于2014~2016年间在科技部督导超级电脑的建置,了解其技术的复杂度,更能体会过去计算机先驱者的贡献。 
2022/12/16
奠基计算机理论的师徒
计算机理论是研究电脑的运算能力与极限的一门学科。在1970年代,计算机理论对台湾学术界而言,是沙漠荒地。
2022/11/11
「机械姬」的道德问题
看完2015年的电影《机械姬》(Machina),让人不禁会问:到了2050年,与机器人的性爱是否将会超过人类性爱?这部电影暗示观众,栩栩如生的玩偶与交互式人工智能功能相结合,将导致机器人爱好者市场的爆炸式成长。根据美国加州人工智能伴侣机器人开发商的说法,AI性爱很快就会像色情片一样受欢迎。
2022/9/30
纸本着作电子化
《科学人》杂志在历经长时间的挣扎后,终于决定结束实体杂志印刷,让我深感失落。实体书籍虚拟化,是知识传播不可避免的趋势?
2022/9/16
海底电缆的历史
海底电缆线或海缆线(Submarine Cable、Undersea Cable)是以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铺设在海底。在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域,采用埋设缆线,而在深海则采用敷设。
2022/9/2
超级电脑的前世今生
「级电脑能为社会做许多事。有一年超级电脑预测美国佛罗里达州将会有大雪霜,这个信息提早在2周前传达给佛州果农,预先准备,救了那一整年的橘子收成。当年台湾气象局要进口Cray电脑,美国有军事科技管制的顾虑,批准有困难。经陈世卿博士斡旋,得以圆满进口。」
2022/8/5
数码分身的前世: 传真机
最近我到高雄市的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演讲,顺便参观其珍贵馆藏,无意间看到中华电信的骨董传真机TYPE LDI-3 FACSIMILE,颇有亲切感。科工馆的解说:「传真机为结合光学、电子、精密机械及通讯等多项技术的事务机器。由于网际网络通讯盛行,传真机市场逐步衰退,且单一功能传真机已不符需求,故厂商推出结合传真、扫描、影印及打印等多功能传真机来因应市场变化。」今日传真机被当成不符需求的事务机器,其实它可是1940年代的划时代创新。
2022/6/24
战争教程序设计的一堂课
最近检视学生硕士论文写的系统程序,有些太过零散,战线拉太长,觉得自己像普丁(Vladimir Putin)总统,不知如何收拾乌俄战局。第一阶段俄罗斯在乌克兰东北部推进失败中耗损和分散的单位,只能希望藉着地理上集中作战力量、缩短补给线和简化指挥管制等方式,纠正第一阶的问题。学生写的系统程序也一样,说模块化不像模块化,说集中也不太集中,指导教授如普丁大帝,
2022/6/2
坦克通讯与MOS指标
俄乌战争中,坦克车大量被摧毁,其中原因包括重度依赖智能手机等「不安全通讯装置」,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今日战车指挥主要靠无线电通讯,须避免受到受到天候、地形等影响。军方便宜行事,鼓励车长自购民用无线电设备,通讯效果当然不佳。几年前台湾CM-11「勇虎」坦克坠入河道事故,是前方车长没有收到后方车长的无线电警告。
20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