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两场「总统级」记者会 台积电魏哲家在想什麽?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继与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宫召开记者会,宣布在美加码投资1,000亿美元后,近日又跟总统赖清德召开记者会,对外清楚「释疑」美国厂投资想法。
魏哲家多次强调,扩大投资系因美国客户的强劲需求,且现有产能「不够」,此案不影响台湾的11条产线建置计划,在台扩产如期。而美国研发中心则是有差别,目的是让美国产线可以自行前进,不用回来请示。
只不过,对这些说法,供应链大多长叹表示,两场记者会中,明显感受台积电与魏哲家,都承受「外界难以想像」的压力。
暂不论回应内容,以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地位,在台湾生产轻松自在,真的缺水电、缺人,进一步消弭地缘政治风险,其实去日本或星马也可以。
董事长魏哲家也不需要劳累奔波,应付完川普,旋风回台与台湾政府开记者会说明,简言之,就是大国压力下,不得不低头,同时又背负「护国神山」重任。
两场「总统级」记者会 魏哲家态度风格有别
与白宫记者会不同,魏哲家在台湾记者会上自在许多,再度展现幽默风趣与直白的自信。
也直接回应赴美投资的原因,台积去每个地方盖生产线,都是为了客户需求。
其中,4年前到美国去,也是因为客户需求。而今美国客户需求非常大,也评估且与客户沟通过,台积电现有美国厂产能不足因应需求,才会决定扩厂,另外则是美国政府支持。
魏哲家也进一步说明指出:
目前的产线已经全满、明年也满了,后年要盖的生产线也被订光了,就这麽简单。
当然,还有成本、人才、水电的考量,台积电也与当地政府、大学展开合作。
对此说法,供应链认为,台积身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在先进制程绝对领先,魏哲家也信心喊出两大对手都是客户,AI芯片业者都在台积投片。
尽管如是,仍无法抗衡大国施加的地缘政治巨大压力。
此次千亿美元投资案,算是「先保平安」。对台积电、魏哲家来说,接下来慢慢完成,4年后,谁也不知会发生什麽事。
回溯过往,张忠谋多次强调在美设厂是「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除了美国缺乏生产芯片人才,且成本比台湾高出50%以上,但魏哲家却说,在美设厂是因应客户需求。
确实苹果(Apple)、高通(Qualcomm)、NVIDIA、博通(Broadcom)、超微(AMD),以及英特尔(Intel)等,都投片台积,英特尔甚至是3纳米的第2大客户,美系客户占台积整体营收逾7成。
但生产成本高出这麽多,精打细算的芯片大厂,内心也是千百个不愿意,台积非常可能「涨价3成」,无法转单下,接下来如何转嫁,是一大挑战。
川普、赖清德谈台积赴美投资案 说法亦有不同
魏哲家表示,已经跟赖清德确保土地的取得。赖清德也清楚说明,这是成就台湾更大的实力。
事实上,业界人士多半认为,台积前往日本、星马,与前往美国设厂的利弊权衡结果,其实非常明显。
然而,川普强调台积「垄断」芯片制造,美国必须有能力打造自家所需芯片,这是国安大事。川普的美国制造,却要台积电来实现,就是确定自家英特尔等做不到。
供应链业者分析,就像是打游戏,打不赢别人就要开外挂,而且还不想花钱找了顶级外挂。
川普的强势,从近日国会演说中,提及台积投资案可得知,他说:「美国没有给台积电等任何补助,也否定拜登政府芯片法案,强调台积赴美投资,是不想缴纳关税。」
川普言行,与魏哲家,或赖清德的回应,出现明显落差。
研发中心说明释疑 仍难免技术外流隐忧
针对研发中心,魏哲家也并未明确回应台湾、美国未来在制造技术研发上的差距。
魏哲家强调,台积电跟对手不同之处,在于生产线,生产技术每年都在进步,对手没有这份功力。
例如5纳米是研发人员发展的,4纳米是生产线做的,3纳米是研发人员负责,N3P是生产线人员推进,进一步来说,2纳米、1纳米是真正的研发人员在做,目前大概有1万人,不是生产线1,000人能做出来的。
魏哲家说,美国设立研发中心,是希望利用美国当地人才,启动生产后,可跟台湾一样地推进。
事实上,真正的研发中心与生产线研发中心差别在于,台湾有1万人。而答应美国要成立1,000人团队,是让美国产线可以自行前进,不用回来请示。
供应链业者解读,台积本来就有多个研发团队,总部、产线研发同时进行,重点是美国若真建置千人团队,虽说是产线研发推进,但也加速拉升研发实力,这也是外界所质疑「技术外流」危机,到时候挖角、跳槽令人担忧。
谈去台化 魏哲家曾说「门都没有」
回顾魏哲家曾说过的话。
魏哲家曾表示,想要在自己国家盖生产线的人,第一个想法都是要控制半导体产业链。
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对生态系不够了解,才会有一个「Dream」,to control the supply chain。去台化或者是掏空台湾「没那麽容易」,一样还是那句话「门都没有」。
再来,盖了工厂就可以生产吗?
魏哲家也说过,半导体工厂最容易的步骤,是买机器设备,最难的是,要有符合客户或自己产品的技术。
以台积电当作标准来看,就算在台湾,在竹科完成研发后,要完全移植复制至台南生产,是非常困难的。
所有东西备好,还得派500~600人部署设置与验证,要与新竹完全一模一样,有说不出的困难,更不用讲从新竹移到美国,什麽都没有,就要盖厂,用想的比较容易。
有了工厂、有了技术,从此飞黄腾达?
魏哲家曾强调,没那回事。必须要有生产技术,半导体技术不是只有研发,连生产本身都是学问。生产可以让研发出来的技术更加成熟。技术要来赚钱,不是好看用的。
台湾发展至今,是累积30多年的努力。台积电现在稍微成功,并不是台积一家很厉害,是台积和所有协力厂商的努力,才建置全球最有效率的半导体制造地。
如果台积电孤零零,也没有什麽了不起,半导体供应链是慢慢堆砌起来,有足够的需求,才有足够动机培养特定供应链,供应链全部整合非常复杂。
供应链真心话 台积赴美投资案「眉角」多
供应链业者指出,目前,台积电宣布了扩大美厂投资,看似解除压力,毛利率减损还能与众多供应链与客户共体时艰。台面上,也多强调美系客户需求强劲,在美国设厂可解决缺水电问题等。
但事实上,这个投资案「眉角相当多」,最困难的是,台积电到底要全力以赴,还是三分力就好?
在美国设厂,最基本的就是缺工、缺人才,当地政府效率低落,以及如何说服供应链赴美设厂。
大厂有实力,但台积大联盟中的中小型厂商,在美国难以存活。或许这些挑战是台积电的解套方法,只不过,川普政府势必一路紧盯。
另外,抢救英特尔还没完,估计川普对台积千亿美元投资案没多重视,恐怕并不是花钱买护身符,就不用理英特尔了,现下能救英特尔的只有台积电,业界人士认为,这可能才是台积最恐惧的危机。
责任编辑:何致中
- 传富士康印度制iPhone出口美国增至97% 避中美关税风险
- 黄仁勳吁美国放宽对中芯片禁令 否则华为将主导中国AI
- 美方:芯片制裁有限 拟促日韩荷加强
- 美国商务部:华为昇腾2025年生产不超过20万颗
- ARM CEO与黄仁勳同声 批美国出口限制有反效果
- 美光加码投资总额2,000亿美元 支持美国半导体在地制造
- 关税作保护伞 美电池制造的转机与危机
- 川普、宁德时代接连绞杀 储能大厂Powin声请破产
- NVIDIA携G42建置数据中心 中东AI合作陆续成形
- 川普宣称中美协议达成 暗示中国先供应稀土后才放宽管制
- 7月9日大限将至 川普:两周内致函贸易夥伴 设单边关税税率
- 川普逼高欧盟国防预算 军工供应链动能有撑
- 「稀土换芯片」成中美谈判底牌 评析:中国已不急了?
- 美国关税浇熄新车动能 豪华车逆势扛住销售指标
- AI立法牵一发动全身 台湾进展再陷拉锯战
- 波音5月新机订单史上第6高 航空供应链跟着解冻
- 白宫AI沙皇吁放宽AI出口与监管 示警中美差距不到半年
- 通用汽车投入40亿美元 墨西哥产线移回美国制造
- 中美伦敦会谈达成协商框架 缓解地缘供应链压力
- 关税急单退潮下美元续走弱 被动元件2Q25营运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