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信号传感为线上照护注入新动能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member

生理信号传感为线上照护注入新动能

  • DIGITIMES企划DIGITIMES企划

台大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洪启盛。DIGITIMES摄
台大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洪启盛。DIGITIMES摄

透过穿戴装置来追踪个人生理特徵数据,逐渐成为愈来愈多人追踪健康的方式,尤其透过科技装置数据来进行线上医疗的辅助参考,在COVID-19(新冠肺炎)爆发之后确实带动相关趋势。台大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洪启盛指出,美国疫情开始后,线上医疗趋势提升38%,而台湾在疫情之下,也观察到对线上医疗接受度有所增加。

然而这个热度是否会维持?其中也要观察线上健康传感设备的持续使用程度。所谓「线上照护」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病人在医院以外的地方,配戴医疗等级的传感设备,并藉由网络将个人生理信息传回给院区。当医生撷取诊断治疗所需的信息,来进行各种形式会诊,或帮助医生与医生之间做个案治疗的线上讨论。

洪启盛接着提到,线上照护在疫情之下除了能克服空间,减少人与人的实际接触之外,其实线上照护在「时间」的向度,透过长时间穿戴生理仪器来监测,所掌握的数据参考价值,可以补足单次诊疗当下数据判断。像是现在愈来愈多病患会主动拿Apple Watch的数据,给医师做临床诊断来参考。

不过针对心律、心房颤动的侦测,洪启盛也提到穿戴装置的精准度、持续率,其技术面仍有讨论的空间。例如人类心跳一天平均达10,368次,穿戴装置是否24小时确实追踪,如果这类传感生理信号的设备发生错误,后续人工除错就会造成照护成本的提升,以及量测的极端数值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类技术议题仍要持续关注。

但是透过穿戴装置追踪生理信息,确实为临床病患带来正面影响,洪启盛以心律为例,心律不整状况经常是偶发性,现在透过Apple Watch来侦测心律表现,尽管相关数据结果不能实际用在临床诊断,但是可以在后续搭配传统贴片来追踪。也就是采取较谨慎态度,让穿戴装置成为个人健康的守门员来主动提醒,让配戴者有意识做好事前预防。

洪启盛接着盘点目前市面几项经常侦测的生理信息,包含血压、血氧浓度、运动步数等指数。他也提到另一种是可用来观察配戴者在温湿度外在环境,搭配暴露在细菌、霉菌、病毒的状态下,追踪人体的身体反应情况,不过这类传感机制往往需要更高端的设备,因此这方面是未来可发展领域。

最后洪启盛强调,针对各种生理信号的量测、蒐集,仍需朝向标准化,并优化传感的精度,以及各种状态下,要能确保测量方式的正确性等,这是穿戴装置科技可以思考的面向。未来当传感设备确实达到长时间又强化监测的准确率,就能针对数据在不同时间的反应,提供个人化健康方案建议,进而协助配戴者在生活之中,包含饮食、运动、睡眠等行为,实际做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