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hotspot
member

反转台湾无动力人才的竞争力

一个国家、社会的竞争力在于人才的竞争力,反转台湾人才竞争力的衰退已经不是该不该做的选项,而是必须下定决心,卷起袖子去做的选择。(图片来源:Pixabay)

前几天收到一位我非常钦佩且谈得来的教育界朋友的信息,问起一个台湾教育的大问题:「最近大陆祭出多项优惠台生赴中就读大学、就业及创业,长期下去这对台湾影响很大,想听听你的看法?」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而这问题的根源和台湾教育到职场的出路息息相关,当台湾的龙头大学-台大的毕业生找不到合理薪资和具有未来发展性的工作时,台大就不再具有竞争力了!

台湾人才竞争力的问题罄竹难书,我尝试用两个交接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1、高中到大学的交接点-大学考招和无动力时代

最近有机会和几位台湾顶尖大学的资工系教授互动,我问到:「顶尖大学资工系学生有多少比例的学生对程序设计有兴趣或热情?」我所得到的回答是一致性的少于一半,更多的回答竟然是少于三分之一。

正巧,在岁末年终、西洋感恩节的前几天,看到台大叶丙成教授在联合报名人堂写了一篇语重心长、回响很大的评论:「停止制造无动力时代 大学考招必须改革」文中直指现今的无动力时代和制度结构和高中生不喜欢自己选择的科系有关,因为许多人不喜欢选择的科系,「很少人能在自己不喜欢的科系里还把成绩读得好的。但偏偏台湾各大学申请转系都相当注重大学成绩。大学成绩不好的人,很难能转得出去。」

一个无动力时代自然无法创造时代的竞争力,其根源竟然是从高中生只知道读书考试开始,而本质不变的大学考招无论用什麽方式岀考题或用什麽方式入学,大多数的学生只能从考试成绩肤浅地、无奈地选择不清楚的科系,而以没有兴趣思维的考试成绩、决定学生未来无动力的专业。

或许决定大学考招的学者会说:「我们以前,用同样的考招方式,不也培养了创造台湾经济奇蹟的人才吗?」姑且不论台湾的经济成果是否是奇蹟,在我成长的年代,大学教育的科系的确和大学生的兴趣关系很低。但是在那个从无到有的时代中,多数大学生可以在离开大学后,在职场中找寻具有发展性的工作或是在职业中慢慢培养兴趣,另外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岀国留学,在相对自由的欧美大学研究所,藉着转系找回自己过去失去选择的机会。

这些条件在今天台湾不自由流动的产业人才环境和不自由转系的大学环境中,已经大不如前,又如何能够将过去的模式应用在当今的时代?

2、大学/研究所到产业的交接点-产业选才的单一化和低人力成本的思维

和大学考招类似,台湾各项产业(包括政府)继续用考试成绩和学历的思维来选才、用才,并且更荒谬地用学历、成绩决定新进员工的薪资和职等。

我自己身处的大型产业也从十多年前不全然以学历、成绩选才,慢慢地演变成越来越以学历、成绩的单一思维选才。从高中到大学的惨痛经验更加地在从大学到产业中上演着,所以在职场中、除了少数小而美的企业外、也充满着无动力的产业员工。

没有动力的员工造成生产力与创新的薄弱,无法创造高附加价值的利润,企业主因此无法增加薪资,再加上多数企业主低人力成本的竞争力思维,更增加员工的无动力因素,如此的恶性循环,难怪台湾产业的竞争力也每下愈况。

总而言之,台湾高学历、低竞争力的无动力人才市场,虽是根源于本质不变的大学考招和越加以学历成绩为标准的产业选才思维。其影响遍及学生、家长、老师、员工、和雇主。它始于每个人,也报应在每个人身上,更是台湾每个公民无法推诿的责任。

结构性的问题自然没有快速全面性的解方,我的建议要先从大学考招的上下游-高中与大学做起,重要的关键是在下游端。希望能够创造更自由的转系机制,让学生有机会选修自己有兴趣的他系课程,然后用这些有兴趣的他系课程结果决定转系的条件,而不是用没兴趣的本系课程决定。

到了大学与产业交接点的下游产业选才。产业界也要给新进员工更多的自由度,允许员工透过第一、二年的工作经验选择自己适合的工作。

我们进而可以溯源到上游端的高中与大学,从高中的性向/兴趣研判,到大学的实习与产学合作来进行。先从小型创新的实际移动找个有成效的模式,再用原则性、考虑定制化的移转模式,从系统的杠杆点、一点一滴地反转每下愈况的人才市场环境和人才竞争力。

一个国家、社会的竞争力在于人才的竞争力,反转台湾人才竞争力的衰退已经不是该不该做的选项,而是必须下定决心,卷起袖子去做的选择!

台大电机系1981年毕业,获加大柏克莱分校电机电脑博士。旅美期间曾任林肯国家实验室与HP资深研究员,离美后曾陆续于特许半导体、华邦与世大集成电路任职,于1998-2005年间于台积电担任研发处长,负责0.18/0.13微米与65纳米先进制程研发,2005年赴美负责台积电美国研发计划及先进技术客户合作专案,2012年转任台积电研发基础工程处及先进技术管理办公室处长迄今。曾获14届国家产业创新奖-研发管理创新奖及行政院92年度「杰出科学与技术人才奖」。热心于台湾年轻人的教育与职场问题,积极投入均一教育平台、为台湾而教等教育公益的推广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