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周日表示,联邦政府晚间决定免除本月早些时候实施的电子产品及半导体的关税,只是暂时的缓和,这些产品未来都将归于广义的「半导体关税」课税范畴,以确保相关产业回流,这些关税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内到来。他指出「我们需要有半导体,我们需要有芯片,我们需要有面板——我们需要在美国制造这些东西。我们不能依赖东南亚来为我们做所有的产品。」
其后,美国总统川普于台湾时间周一凌晨发文指出,「我们即将在国家安全关税调查中全面检视半导体及整个电子供应链。我们必须在美国境内生产产品,并且不会被其他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敌对贸易国所挟持。」
对此,DIGITIMES副总经理黄逸平观察,从周五对电子产品及半导体的关税豁免,到卢特尼克的谈话及川普的发文,显示美国意欲复兴的不再如先前仅聚焦在半导体,而是整个电子产品供应链,包括下游电子产品及半导体与面板等关键零组件,而欲「抢回」电子产品供应链的目标国家不仅是中国,也包括东南亚国家,甚至是意在言外的台日韩在内。
黄逸平表示,对台湾及亚洲国家而言,可能要有心理准备,周五的关税豁免并不是就可以松了一口气,预期半导体跟电子产品接下来仍将迎来高关税税率,再透过高关税及跟各国贸易谈判,把半导体跟电子产品供应链转移到美国去。
黄逸平进一步指出,在美国施压各国及美中关税战的情境下,接下来的供应链转移将沿着「移出中国」、「移入美国」及「中国自产」三主轴发展。
就「移出中国」来说,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税再高都会比中国低,愈早转移受害愈轻,但新评估与设置生产据点绝对缓不济急,因此业者势必就既有非中国生产基地来进行转移,不论是台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或印度,先转先赢,未来随各国关税底定后再择低关税地扩大投资。就「移入美国」来说,势必得扩大且加速在美墨的生产布局,短期内的重点会是在美国设置生产据点或是拉货至墨西哥厂投产,且让投产产品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免税规范。就「中国自产」来说,不论是美国政府的高额关税与科技管制,以及中国政府的自给目标,都势必走向「China for China-中国市场、中国自产」,因此若欲经营中国市场,就必须在地生产且采购在地零组件。而对中国政府来说,半导体尤其是被「卡脖子」的关键所在,强化半导体全产业链研发,取得AI芯片、HBM、电动车及自驾车芯片、28nm与7nm关键节点制程设备与材料突破,势必得再加速进行。
黄逸平认为,未来的全球市场将区分为「美国市场」、「中国市场」及非美非中的「其他市场」三大区块,美国市场以美墨及低关税国家生产为主,且必须尽量去中化,中国市场以中国自产为主,且必须尽量去美化,而「其他市场」则以非美国的低成本生产国为主,且包含继续利用中国的供应链,三个供应链体系同步运作方能因应美国关税壁垒及美中关税战下的世界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