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传感器、材料等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加上劳动力短缺的影响,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加速发展,并积极导入场域试验,以证明人形机器人的潜在利益与商机。近2年尤其以美、中两国发展较受瞩目,DIGITIMES 分析师林欣姿认为,未来5~10年人形机器人将迎来爆发性成长,至2035年将创造近260亿美元产值。
林欣姿提到,从近期发展状况来看,美国和国内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两大主要国家。美国在技术研发方面领先,国内则在市场规模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优势。
波士顿动力在2013年推出采用液压动力的Atlas人形机器人,过去十年在移动能力上可谓为人形机器人的典范,而2024年4月波士顿动力宣布液压版Atlas退役并推出新一代电动版Atlas,大幅缩减体积、重量与保养成本,但安全性与灵活度更胜以往,可见电动化人形机器人为大势所趋,电动版Atlas也预计在2025年导入现代汽车工厂场域进行试验。
Tesla在2023年底推出的Optimus Gen 2展现精细的抓取能力,预计在2024年底导入Tesla自家电动车产线进行试验;Figure AI的Figure 01具视觉推理与自然流畅对话的能力,预计导入BMW位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工厂进行试验,接下来2年的场域试验将是人形机器人是否能走向商业化量产的关键。
国内则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市场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量产和应用提供有利条件。此外,国内政府也提出多项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如国内工信部在2023年底提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北京成立人民币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等,目标至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预计市场规模可突破1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现阶段仅用于小范围试点的导入试验,但随着生成式AI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进化绝对是持续进行的,林欣姿表示,未来5~10年间将是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阶段,待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各家业者找到商业应用的切入点时,人形机器人将有望成为人类得力助手,改善人类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