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盒子国际城市交流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EVmember

空气盒子国际城市交流

  • 陈毅斌台北

韩国庆尚南道教育厅拜会台北市政府、取经日新加坡小
韩国庆尚南道教育厅拜会台北市政府、取经日新加坡小

讯舟科技空气盒子专案获得韩国政府支持,韩国庆尚南道教育厅与庆尚南道教育研究情报院未来教育部率团前往台北市政府进行空气盒子城市交流,并参访位于日新加坡小的台北市自造教育示范中心,现场了解PM2.5微型气候监测站装设于小学的应用,双方交换空气盒子对于环境教育的影响力。

携手台湾IoT经验,韩国积极发展环境教育与空品政策

由政府、学界、产业界共同合作的AirBox空气盒子计划,串连公民力量,为台湾建构起全球最大的IoT物联网环境传感平台,目前已有4500多个监测站点,规模和研究发展领先全球IoT。

复制台湾的成功经验,韩国庆尚南道目前在所属的8市10郡860多所学校也都安装了讯舟所研发的空气盒子。出席交流会议的韩国代表指出,为庆尚南道所打造的韩文App在妈妈圈很有名,这项计划深受家长和师生的欢迎,家长从App就能知道PM2.5的校园实时信息,学校也透过图像化、生动化的活动与教材,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悬浮微粒的伤害。

未来教育部的政策研究员金弘杓博士指出,东北亚空污问题除了来自境外霾害,本地污染源比例也相当高,尤其很多小学就位于高速公路或交通要道旁,教育厅相当重视校园空气品质,要像妈妈一样关心孩子的呼吸健康,一刻也不能等。空气盒子以视觉化提供小区域的实时空气品质信息,有助改善空气品质。「让我们改变吧!」金博士说,庆尚南道教育厅的细微灰尘改善计划,分为4个阶段:「提供正确的认知和预防」、「法律面和执行面的改进」、「进一步的量测设计」、「从地方政策改变国家政策」。目前WHO世界卫生组织规范的PM2.5空气品质标准为25 μg/m3(微克/每立方米,日平均浓度),台湾、美国和日本政府的标准为35 μg/m3,韩国却高达50 μg/m3!韩国政府将在2017修改相关标准。

讯舟科技物联网事业处总经理黄凯泽博士也呼应说,AirBox云端大数据系统,是改变的起点:有了实时信息,方便更多市民了解PM2.5,改变生活习惯,采取有效的移动;有了大数据,对产业界和研究机构来说,就能进行多样化的信息科学与环境科学的研究,改善我们的空气环境,为永续地球尽心力。

空气盒子在小学,小小创客展现台湾科技软硬实力

台北市政府信息局局长李维斌代表东道主致欢迎词,席间并邀请教育局和台北智能城市办公室(Taipei Smart City PMO)同仁出席会谈,与韩方交流空气盒子商业化的成功案例,今年包含台北市政府的6都1县以「台湾队」名义参加美国「全球城市团队挑战博览会」(Global City Teams Challenge Expo)在亚洲城市中参展阵容最庞大。

教育局为韩国贵宾安排参访有百年历史的日新加坡小,由日新加坡小林裕胜校长带领参观台北市自造教育示范中心,从附设幼稚园到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参与各种电机、电子的创客课程,使用maker专属工具和教程。林校长和徐台屏老师更邀请来宾燃香体验「国小自造空气品质监测系统」的空气盒子,PM2.5是低还是高,吉祥物熊赞身上的LED灯就会变绿或紫爆。这是台北市政府首创结合环保议题、学校教育与创客运动的研究计划,引进LASS开源公益系统专案(Location Aware Sensor System)的资源,让小学生也能DIY自己的空气盒子。日新加坡小在科技教育的实力与投入的资源,让远道而来的韩国教育厅夥伴惊艳台湾从小学紮根环境物联网的教育优势力。

本次空气盒子的国际交流活动,特别邀请中央研究院陈伶志博士发表「AirBox: A Participatory Ecosystem For PM2.5 Monitoring」,分享空气盒子在台湾的发展,以及采集自Big Data所进行的多项研究成果,包括:移动传感、异常侦测、空品预估和PM2.5信息视觉化系统,像是以动态画面呈现PM2.5境外霾害从北台湾向南台湾移动的数据影像;或是农历年间的拜天公习俗,让全台的PM2.5在两小时内从紫爆到散逸的独特民间文化,都是透过大量空气盒子所真实记录的环境传感数据而衍伸的空气品质视觉化,深具教育意义又饶富科学趣味。陈博士同时阐述荷兰阿姆斯特丹Smart Citizens、美国芝加哥Array of Things和台湾的AirBox等智能城市计划的开发模式与异同之处。从分布数量、大数据流量和IoT发展性来看,空气盒子计划均大为胜出。

空污是全球议题。台湾以AirBox空气盒子串联起产、官、学、研与民间团体,建构完整的环境传感生态系统,更成为他国取经学习的成功案例。空气盒子目前已布建达30个国家,大型前瞻计划持续于邻近国家发酵。产业搭桥,科研领航,让本次台韩教育单位参访活动圆满成功,双方将持续交流大数据研究以及来自教学现场的更多环境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