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物联网刺激SSD应用增加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member

IoT物联网刺激SSD应用增加

基于NVMe采不同界面设计的SSD产品。Western Digital
基于NVMe采不同界面设计的SSD产品。Western Digital

物联网应用在业者积极推动与投放应用端点后,相关应用逐步成形,因应物联网终端仍须扮演驱动连线或是终端传感或数据预处理角色,也使得在IoT终端仍需布建稳定与具高可靠度的储存媒体,在众储存方案选项中,SSD高效能、高容量与低功耗特性,也让SSD应用逐步渗透至工控与IoT重点应用方案中。

用于工厂自动化或智能化的IoT终端,大多会透过搭载的各式传感器,进行环境参数、制程数据搜集与撷取,再经由IoT运算能力为数据进行初步处理,透过系统汇集各数据端点形成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

SSD可依不同用途组构存储单元与控制器配置,搭配传输界面差异便能有极大产品定位差异,图为Samsung SZ985 Z-NAND Z-SSD。Samsung

SSD可依不同用途组构存储单元与控制器配置,搭配传输界面差异便能有极大产品定位差异,图为Samsung SZ985 Z-NAND Z-SSD。Samsung

固态硬盘常见形式与使用界面差异表

固态硬盘常见形式与使用界面差异表

然而,这些数据量巨大且实时产出、传送,IoT终端本身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会用上效能表现一般的嵌入式处理核心,但对于撷取数据的录入、初步分析或运算、提取转存等动作,驱动网络传送就会极大考验储存单元本身的效能与功耗表现。

IoT与嵌入式工控设备  SSD用量越来越多

尤其是生产现场或是交通设施的IoT设备,不仅大数据产出数据多变且来源复杂,存取速度要求快,对于所储存的数据正确性要求极高,加上装设IoT终端的环境多半较为恶劣,让机械式硬盘装置的实用性受到极大考验,反而在消费性电子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的SSD储存装置逐步,也成为IoT设备的储存方案首选。

但实际的设备与存储应用场域,商用市场与工业用或IoT部署应用条件本来就有极大不同,商用SSD基本上无法满足IoT设备的需求,除结构上的需求差异外,工业应用或嵌入式运算环境用途中,对数据正确性要求更高,同时又需要满足大量部署的成本要求,部署后需能因应多达数年的长时间低功耗运作,考量的层面远比商用SSD更加复杂。

Kiosk、ATM等嵌入式自助机  使用SSD单位容量非首要要求

若从商业用途的嵌入式平台观察,例如常见的Kiosk自助服务机、Pos机、ATM终端设备等,应用用途可能是自动化售票、信用卡金流、自动化存/提款等,系统运行过程不仅需要存取用户个资,甚至还需要经由用户操作完成资金移转、帐务数据抛转等程序,此类装置通常需要常年不间断运作使用且长时间仅运行单一任务,基本上其端点的单机储存数据量就不会太大,多数数据也不会在终端设备上留下快取纪录,帐务金流数据会以线上异动机房中数据库的数据,而不会留存在终端设备中。

这类设备需求仅需要低容量作为操作系统预载,或是预留部分数据处理暂存数据,可能仅需小容量对速度效能要求中上便可,对于这类用途,储存市场有开发采用2通道DRAM-Less的SSD控制器,控制器结构本身单纯自然成本就能更加压缩,同时稳定性也能获得提升,主要存储单元为此使用具成本效益的3D NAND搭配组构整个SSD储存模块。

为了进一步优化储存效益,甚至可以透过韧体优化存取行为,例如在一般数据写入时透过韧体进行数据实时压缩处理,借此缩减实际3D NAND存储单元的需求量,而当提取SSD内部数据时,也透过控制器韧体进行实时解压缩或进阶处理。

虽然这些程序透过操作系统层级也能做得到,但先前提过在减轻嵌入式系统的运算负荷下,能由控制器韧体完成的压缩/解压缩程序,也能为提升系统反应与稳定性达到优化效用。

IoT存储设备  产品生命周期要求高

另一种作法为针对需高速运行的IoT终端或商用终端设备,储存单元除要求产品生命周期需较一般商用SSD更长外,SSD本身的运作环境温度要求范围要更广、稳定性要求更高,这类提升效能要求的SSD多半可以透过控制器内建多个运作核心,透过多核处理器优势提升SSD本身的读/写效能,多核控制器也能让SSD可以因应多用户、或大量传感器数据来源撷取数据录入的多路频繁写入应用情境,满足高性能IoT应用的储存单元应用要求。

而在扩展SSD单位储存容量要求方面,或许可以使用3D NAND Flash高密度、多层堆叠,来换取单位体积下更高的SSD存储容量提升,甚至大量高密度堆叠也能让SSD在单位储存成本的表现更加凸显,但实际上也会因为储存模块因为堆叠层数增加、致使SSD储存芯片结构趋向立体构型,将导致单位Block的Page数增加。

为改善SSD因应随机写入必须进行的数据碎片化的整好改善程序,也会因此让系统花更多时间进行Garbage Collection Function程序,一般会于NAND控制器的韧体进行Garbage Collection Function的处理优化,借此改善SSD读/写体验的延迟问题,提供低延迟(Lower Latency)的读写机制,让SSD更能因应大量频繁的随机写入亦可维持高效能体验。

监控应用SSD  控制器韧体ECC提升数据正确性表现

另一种常见应用在如监控系统终端,这类结合智能监控应用的IoT端点,对于储存SSD的要求,反而需要高性价比的高容量要求,此外对其存储数据的正确性也有极高要求,这类用途即需要借助3D NAND Flash高容量特性建构SSD储存单元,再搭配附加高端错误自动校正的ECC读写控制芯片,提升储存模块的数据正确性。

考量SSD存储单元架构差异与使用3D NAND Flash高容量特性外,其实另一个需要考量的重点即在SSD模块使用的传输界面特性。目前SSD主流传输界面,仍延续自商用SSD的SATA界面为主,SATA用于SSD存储模块来说,具备单一组I/O的6Gbit/s存取效能,若要有效提升扩展读/写效率,就必须选用更高端的界面传输方案,例如可应用PCI-e界面方案的新界面方案进行整合。

一般来说PCI-e方案下提供的数据传输条件,可以透过增加多个平行通道倍数扩展数据传输效能,若用一组PCI-e Gen3(8Gbps)的×4 Lane通道为例子,基本上可以大幅突破SATA界面的传输极限,读/写SSD的效能会有极大化的改善效益。

但须注意的是,即便能透过采行高速汇流排的PCI-e方案快速获得提升读/写效能的巨幅改善,实际上高频化读写运作下,也会导致SSD本身模块的发热量激增,对于IoT应用可能就必须花更多心思或成本在改善终端的发热与功耗问题,一般也可以透过SSD控制器设置温控调频设计,当SSD达到设定的警戒高温,便可以透过调整SSD模块的运作时脉减低运作温度,尤其在无风扇设计的IoT应用终端方案中,能因应高温调整模块运行状态可达到更好的设备运作条件。

即便目前商用SSD多半仍以SATA界面为主流,但实际上性能与应用弹性更高、基于PCI-e汇流排方案的新界面如M.2、U.2等,都有可能继SATA界面后成为后起之秀,业界预估PCI-e界面搭配高容量3D NAND方案,将会成为未来应用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