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渐趋多元 车队管理不只有一套 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522
ST Microsite

功能渐趋多元 车队管理不只有一套

  • DIGITIMES企划

DHL的调派中心,可透过系统协调运务员的送或取件任务,维持最佳服务品质。图片来源?DHL
DHL的调派中心,可透过系统协调运务员的送或取件任务,维持最佳服务品质。图片来源?DHL

随着新技术的导入,车机系统的功能从以往的车队管理,快速延伸出多元应用,例如线上监控车辆状态、车辆派遣最佳化、实时传递货物运输状况…等,这些技术与应用,让车机系统全面提升,创造出新时代的智能化车队管理概念。

过去的车机系统主要用于管理车队与派遣调度车辆,随着其他IT技术的陆续导入,现在的车机系统发展出更为多元的功能,进而延伸出更多服务,这些功能服务虽非适用于所有型态的物流业者,不过其技术应用与设计思维,已然成功打造出新一代的车队管理概念。

就现行发展来看,新一代车机的新增功能与应用会包括5项,线上监控车辆状态、车辆派遣最佳化、纪录订货信息、实时传递货物运输状况、纪录订货信息、管理送货员出勤状况

线上监控车辆状态

车机最重要的功能是定位,透过GPS,找出车辆经纬度座标,再配合地图信息,清楚掌握物流车辆当下位置,确定车辆位置,这是车队管理系统的首要功能,不过这里所谈的线上监控,不单只针对配送司机,还包括行车过程的意外状况。

早期物流司机常利用出车空档做自己的事,而车机的定位功能让运输行为透明化,也杜绝司机偷懒机会,不过这只是基础应用而已,近年越来越多企业透过车机掌控载运货品安全性,这对载运贵重商品的货车(例如:运钞车)来说尤其重要。

目前载运贵重商品的车辆,都会导入M2M装置(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当车门以不正常的方式被开启、或车辆偏离预定行驶路线的时候,车机会主动发出警示信息至后端系统中,好让管理人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应变措施,避免发生更严重的损失。

另外,车机上的传感器安装已经越来越多,透过各类传感器来监测驾驶行为与车体状态,例如监控司机的卸货地点与行为是否正确,油国外也有在油罐车上设置传感器,当汽油注入油槽时,传感器可判断油料的颜色与气味,藉以分辨所注入或倒出的油料是否正确,避免输出不同种类的汽油到油槽中。

车辆派遣最佳化
延续线上监控车辆状态应用模式,当物流车辆奔驰在马路上时,会受到许多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例如塞车),而延宕原本预期抵达的时间,不仅会降低企业服务品质,有时还可能对收货客户造成严重影响,对此可参考国际快递业者DHL的车辆派遣作法。

DHL成立的调派中心,可透过系统协调运务员的送或取件任务,DHL指出,当运务员无法依照客户要求取件(通常都是时间不能配合),必需立即向调派中心反应,由调派中心做适当调度规划(如:派遣其他运务员去取件),维持最佳服务品质。

除了因应意外状况而做的车辆临时调度外,结合手持式设备汇整信息,做更精细的行车派遣规划,也是现在常见的作法,例如便利商店的消费者进出频率密集,为了不让送/卸货作业影响日常运作,总部会事先规划好每一个分店的送货时间点,配送司机必需准时到达,至多只能提早或延后5~10分钟,若超出此一误差范围,可能会对分店运作造成影响。

但是电脑在规划送货行程表时,无法考量到个人差异,有些配送司机因为卸货动作比较慢、或是某分店的卸货数量较多,而无法准时到点,此时物流人员会使用手持式装置,纪录每一位配送司机在每一个分店的卸货盘点时间,从使用行为的分析结果来做更精细的行车规划。

实时传递货物运输状况
实时传递货物运输状况则是快递物流业中最常见到此类应用模式,当货品送达客户端时,配送人员拿起手持式装置,扫描货品上的条码或RFID标签,再经由3G或Wi-Fi等通讯网络,就能将「货物已送达」信息回传至后端系统,最后再上传至企业网站,提供客户在线掌握实时货况的服务,目前台湾的PCHome与东森购物就是采取此一作法,例如负责替东森购物配送商品的嘉里大荣货运,在货物送达后一定时间内(如:30分钟内),必需将信息回报给东森知晓,方便东森进行下一步金流收款或其他的客户服务。

惯行导航
惯性导航主要是补强车机设备中,最重要的车辆位置侦测功能。
由于GPS容易因地形地物的遮蔽产生死角,造成系统误判或失去信号,这时后端的中控系统,就无法掌握车辆位置,有经验的司机会知道哪些地方GPS会收不到信号,意有所图者,就会利用这个漏洞,从事企业规定以外的行为,因此就有系统业者以惯性导航(Dead Reckoning)解决此一问题。

惯性导航是利用各种IT技术来撷取车辆行驶状况的技术,其中包括由陀螺仪计算车辆角度、连结ABS取得轮转数、连结刹车灯取得车量前进后退信息,整合这三方数据,便可不经GPS而推算出车辆目前的位置。

惯性导航目前的误差值可缩小至100米以内,与GPS相较,其精准度稍逊,不过仍在可接受范围,毕竟这只是补足GPS的不足而非取代,在无死角的环境中,车机的定位仍以GPS为主,目前业者在导入惯性导航外,还会整合其他设计,例如防止人为破坏的回报系统,有些司机为防止后端系统监测,会故意拔除GPS天线,使后端系统无法侦测位置,因此厂商在车机天线中加入传感器,当天线离开原来设定位置时,就会发出警报通知后端系统,后端可利用通讯设备联络司机,了解拔除天线的原因,
内建惯性导航的车机,主要应用领域则是锁定装载高价值或高危险物品的车辆,例如运钞车或化学罐装车,前者是因都在都市中行驶,GPS信号容易被高楼挡住而产生死角,后者则是避免驾驶人随意倾倒化学废料,影响环境与企业形象。

管理送货员出勤状况
这个应用模式较为特别,由日本大金空调公司发想而成,该公司送货员每个月要送货的经销据点差异不大,为了确保送货员会准时到点,大金空调在经销商的墙面贴上RFID标签,当送货员到达经销点时,只要拿着车机设备上的手持是设备到RFID标签前感应,相关信息就直接回传至总公司。

或许有人好奇RFID芯片成本高、为何不采用最便宜的一维条码?原因在于防伪,由于条码容易被复制,送货员只要将条码影印随身携带,即使没有到经销据点送货,同样也能进行扫描动作,无法达到管理目的。

以使用需求为药引 选择正确应用模式
现在的车队管理系统,多由车机和手持式装置搭配成一套,不过物流业者在导入时,不一定要两者兼具,可视自身需求来选择应用模式,车机的主要功能为定位与管理物流车辆,而手持式设备则是蒐集与纪录货物信息,如果物流自动化目的在于管理货况,只要使用手持式设备即可,反之亦然。

国外企业在应用上,多半选择车机加上手持式设备的双模式,而台湾早期在成本考量下,偏向采行单一模式,亦即车机与手持式设备二择一,例如:货柜运输业者就引进车机,而食品业则两者皆有,近年来硬件价格日趋平民化,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选择双模式,不过车队管理与作业流程息息相关,若只是「便宜就用」,将发生舍最佳流程而屈从「有手持式装置设备」流程的削足适履怪象,导入者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