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永续商机 厂房「绿色化」成显学 智能应用 影音
TERADYNE
ADI

带动永续商机 厂房「绿色化」成显学

  • DIGITIMES企划

智能建筑与智能工厂的想像上,一般人多在居住环境的「舒适」与工厂「实时决策」进行规划,但其实自动化厂商在设计智能建筑的应用设备,仍多以「节能」为其出发点,尤其在透过控制层面的节能机制,更是自动化厂商关注的焦点。图片:Asia Smart Building
智能建筑与智能工厂的想像上,一般人多在居住环境的「舒适」与工厂「实时决策」进行规划,但其实自动化厂商在设计智能建筑的应用设备,仍多以「节能」为其出发点,尤其在透过控制层面的节能机制,更是自动化厂商关注的焦点。图片:Asia Smart Building

「永续」在近年各产业成为主流话题,从能源使用、绿建筑到灾害防救,都需要更多「智能化」的整合;在气候变迁与能源危机的议题上,信息可视与整合成为决策的重要基础,「智能化」成为科技介入的最好角度。

在全球能源价格日益高涨的现今,节能科技被应用在各领域当中,尤其是IT技术快速被导入各项领域中,透过数码神经系统连结各种功能,尤其是与数码汇流及智能联网科技整合的智能建筑技术,将原本冷硬的建筑智能化,建构出一个更适合居住、生活的环境,甚或是工厂生产线等规划也纳入「智能化」考量,这一波智能化热潮,也让各自动化厂商积极介入相关应用领域。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是排碳的「大户」,因此在减少排碳得前提下,透过能源管理系统的持续改善流程,从计划、执行、评估到改进流程,建立「有效并能持续改善」的能源机制与管理办法,在产生效益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环境永续的目标。(图片:Cisco)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是排碳的「大户」,因此在减少排碳得前提下,透过能源管理系统的持续改善流程,从计划、执行、评估到改进流程,建立「有效并能持续改善」的能源机制与管理办法,在产生效益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环境永续的目标。(图片:Cisco)

虽然在智能建筑与智能工厂的想像上,一般人多在居住环境的「舒适」与工厂「实时决策」进行规划,但其实自动化厂商在设计智能建筑的应用设备,仍多以「节能」为其出发点,尤其在透过控制层面的节能机制,更是自动化厂商关注的焦点。

在全球亟欲发展新能源等替代方案的同时,在台湾房市发展快速的现在,不论是商办楼宇、工业厂房或住宅建筑,都更重视节能、环保与安全等议题。

「永续」法制化  智能绿建筑为代表

从法规面来看,整合智能与环保的智能绿建筑,也在地方自治条例中受到重视。内政部自1999年建立绿建筑评估系统,并于2006年实施建筑技术规则绿建筑专章,可说已将绿建筑「法制化」。

如此规划,的确来自于极大的商机。根据国外研究机构预估,全球智能化居住空间所衍生的相关产业产值将达1,000亿美元,因应数码化、网络化的高科技时代潮流,许多国际企业集团均指定要承租智能办公大楼,充分显示出有关建筑物智能化的需求与迫切性。

此外,现在全球都共同面临着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能源枯竭三大课题,以台湾早期建筑设计为例,大都缺乏与环境共生概念,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多仰赖电机设备来达成,造成建物耗费大量能源,未来在建筑设计或整修过程中,应提升建筑物的智能绿建筑的功能,才能降低对环境的冲击。

资通讯智能  协助产业迈向更永续

台湾ICT产业在国际间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透过ICT产业与建筑物节能的绿建筑结合,也就是目前政府将加强推动的智能绿建筑产业 ,提升台湾建筑业竞争力及改善人民生活,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规划。

同样的,智能工厂的发展,也逐渐谈到「能源」观点。随着全球能源成本上升,加上台湾近年工业用电的价格逐渐调涨,对于生产线用电需求量甚大的产业,像是电子、钢铁、电器及电力机械、金属制品制造及纺织等,压力均相当可观,这亦使得与节能有关的议题,开始益发受到管理高层所重视。

当然,这与生活环境节能的目的有颇大不同,产业节能需求,出发点的确来自于成本考量。基于能源费用上涨后节省成本的目的,一般企业可能由「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及「提高用电的成本效益」两处着手,进行所谓能源的管理。

这表示管理者必须先从能源运用的「可视化」方向着手,而后才能思考可从何处减少不必要的能源开支和成本,并由此规划出工厂未来能源需求组合,与公司相关用电策略。

简单来说,智能工厂的「能源管理」,可从用电「透明化」开始,透过传感机制蒐集用电详细数据,并透过清楚的方式了解工厂内能源流向,而后将所发生的能源成本费用对应,再视负载状况藉由流程控制系统的数据交换,自动调节其电力负载,以促使工厂内的能源消耗量及用电效率,都能达到优化的水准。

除了技术  标准也是重点

由于环境议题的扩散,人类逐渐开始正视气候变迁所带来的环境危机;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就是从「问题」着手,各国透过推动节能标准,加上碳足迹盘查等机制的订定与实施,提供环境永续发展的新动力,的确是值得厂商关注的作为。

谈环境永续,最前面应该提到的,就是针对商品的节能标准。包括欧盟CoC、美国CEC、美国EISA 2007、美国DOE、加拿大NRCan、墨西哥能耗标签、韩国MEPS、e-Standby、台湾节能标章及纽澳MEPS等标准,均是以国家为基础所设定的节能相关规范。

以美国能源之星标准为例,在2011年1月新版的能源之星就把过去自愿性的要求,调整为部分「标的性」产品必须强制通过能源之星标准的验证,强化对于能耗的相关要求;这项举措主要是为强化并落实能源之星能源效率产品符合性的管控,藉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低效能源利用。

此外,新标准的实施,将使消费者更容易识别进而购买节能性产品,希望透过高能效产品普及化之市场机制,降低能源开支并提高环境永续的绩效。

从能效管理出发  节能标准渐成强制规范

当然,从美国能源之星新规范以降,其他各国也有将节能规范「强制化」的趋势,像加拿大与韩国也在近几年规范相关要求,而纽澳等国也颁布了EPS,从各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均以颁布节能与环境法规,如碳揭露专案、电子产业行为准则,或是像是绿色和平颁布的绿色电子指南等,都从节能议题出发,整合性的探讨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因应环境变迁。

由于环境资源是国家永续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资源相对地出现退化的现象,不仅自然环境品质下降,人为活动更造成了各类污染公害。

因此,透过事前防范自然保育政策,着重公害防治,以及规化资源永续利用的环境规划政策的相关议题,就成为环境永续政策发展的重点。而各国也针对永续标准进行完整规划,藉以建立环境永续的发展态度,这样的做法也成为全球的风潮。

从问题着手  持续改进成为标准

这样的趋势,也影响到生产管理时的相关标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是排碳的「大户」,因此在减少排碳得前提下,能源管理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系统。以ISO 50001为例,透过能源管理系统的持续改善流程,从计划、执行、评估到改进流程,建立「有效并能持续改善」的能源机制与管理办法,在产生效益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环境永续的目标。

ISO 50001是基于ISO 14001环境管理系统而设计,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协助企业有能力在生产、销售、产品使用,和废弃后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找出可能的环境问题并加以改进,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藉由拟定环境政策、设定目标、落实执行并加以稽核及检讨,以达到环境改善的实质目的。

ISO 50001是以现有的全球标准和移动计划为基础而建立,这项标准具体说明了对能源管理系统的各项要求,让企业可以之发展并实行政策,从中找出重大的能源消耗领域,并制订降低能源使用的目标。

成功的能源管理系统可能会同时运用包括各种节能监控或分析系统,及厂商改善能源绩效所需要的各种管理系统工具与技术,「持续地」推行节能措施,是其重点。

从节能到环境永续,基本上可说是一条直线道路,但其中仍有许多让产品应用及生产流程改善的环结。透过如节能标准及碳足迹盘查等作为,整合系统管理技术持续精进,环境得以永续发展,企业也会因节能投入而产生效益。


商情专辑-2017自动化/机器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