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应用带动软件人才需求 弹性灵活多方经验为胜出关键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新兴应用带动软件人才需求 弹性灵活多方经验为胜出关键

图左:华德士资深经理陈蕴琦;图右:华德士首席顾问林郁文。
图左:华德士资深经理陈蕴琦;图右:华德士首席顾问林郁文。

近年物联网(IoT)创新热潮,从全球传统科技大厂到新创企业,无不致力研发各项联网应用。同时伴随云端大数据运算、电子商务、AR/VR、人工智能等新应用的成熟,不仅形塑下一波IT科技产业面貌,同时也带动台湾智能装置产业的成长。

在这波科技创新研发过程,台湾IT产业除了技术提升,对软件工程人才技能需求,又与过去有何转变?长期专注在国际专业人才招募的专业顾问公司华德士(Robert Walters),从企业徵选人才角度观察,认为人格特质具备弹性、灵活,多方累积产品研发经验,将是未来职场胜出的重要关键!

台湾软件工程人才缺口增大  多面技术经验求职更加分

2016年台湾IT产业对「软件工程类人员」的缺口最大,高达2.7万人。去年企业对软件人才需求,更是首度超越硬件职缺。这份数据背后显示意义,代表近年IoT蓬勃发展,随科技制造业转型升级,加上信息服务产业、知识应用产业力道增强,企业对电子商务、云端运算、大数据等人才需求大幅增加。

产业界对娴熟新科技的工作者,求才若渴,也连带对过去工作经验的筛选法则有重大转变。明显转变在于,过去企业在筛选人才履历时,评估法则多是强调工作稳定度、同类别产品研发时间长为主。但是,近两年对软件工程人才的要求,却是不同以往。

华德士资深经理陈蕴琦担任人才招聘专业顾问十多年,她亲身观察,越来越多企业希望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是每两到三年能转换经手不同项目的科技产品,又或是工作履历同时拥有大型企业、新创公司经验,求职胜出机率将大幅提升。随软件科技不断求新求变,累积多项产品研发经验值反而更为有利。

下一波软件人才胜出关键:高弹性、多灵活、善沟通

也因新兴科技不断产生,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大增,下一波科技人才的关键胜出要素,将是「人格弹性、创意思维、逻辑沟通力」。除了评估求职者具备哪些专业能力,目前更重视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新创企业在寻找工程师时,反而不要求具备特定程序语言撰写能力,而是要求能解决跨程序问题的灵活度。

华德士首席顾问林郁文更观察到,近两年科技企业在寻找软件人才的方式上就有很大变化。除了笔试测试专业能力,现在更重视面试过程,透过无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题,来理解求职者的创意思维,以及是否与公司文化契合。

另外,寻求软件研发人才的另一趋势则为选择社会新鲜人的比例提升。华德士经手的案例发现,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社会新鲜人具备的共同要素:第一,双语能力;第二,台湾软件社群近年蓬勃发展,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国内外竞赛、参展、社团;第三,大学已具备研发设计能力,并在该领域社群具备活跃度。以上皆是面试过程重要的助力。

3大策略提升二度转职成功率 善用过往Know-How跨足新兴科技

虽然软件人才需求年年增高,但近几年也有消息显示,外商科技大厂,在台湾据点陆续裁员,最后只留下软件部门人力。而这一波被遣散的硬件技术型员工,其工作履历的共同点,大多一毕业即投入传统代工厂,随后跳槽至外商企业。因此过去数十年累积的职场技能,大多经手研发相同科技产品。

如今科技产业不断转变,对人才需求也在不断进化,对于二度转职的技术人才,如何让自己职涯发展更顺利转型?针对此需求,林郁文列出三大策略做为参考。第一,寻找下一份工作时对产业、职务,甚至包括薪资要求都先持开放态度。第二,台湾厂商或是本土新创仍有发展位置,不一定执着进入外商企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Mobile、穿戴式装置的硬件市场需求减弱,但IoT、AR/VR等新科技产品仍不断问世。因此可多加善用过去在笔记本电脑、手机产品累积的Know-How,把经验移转至其他新兴科技产品。尽管职涯转型面临阵痛期,不过最重要是多了解市场趋势,并且保有重新学习新事物的心态。

「技术、个性、忠诚」放大台湾科技人才的三大优势

台湾长期素有电子王国的美称,不论是科技迈向软硬整合过程,又或是面临邻近国家的产业竞争,华德士观察台湾科技人才最主要的三大优势:「技术、个性、忠诚」。

在技术方面,台湾研发人才的技术养成多具备深厚实力,对产品推出的品质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台湾年轻科技人才,若能和传统产业厂商更紧密结合,打造IoT及软件系统整合的技术应用,将是台湾下一步重要科技转型。

个性方面,台湾较受青睐的人格特质为稳定度及忠诚度。相较之下大陆的工程师相对较积极、有野心,有新想法就偏向跳槽或自己成立公司,但在台湾发生此状况机率少很多,因此不乏外商企业仍持续到台湾蒐罗人才。同时,华德士也发现,大陆企业除了就近台湾设点,在大陆本土的企业对台湾科技人才蒐罗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显示台湾科技人才仍深具优势。

人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根基,而产业则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基石。台湾科技人才流失问题,近几年浮上台面受到讨论,不过陈蕴琦观察其比例未如讨论程度高,多数人才前往美国、大陆、日本、澳大利亚,外派时间以2?3年为主。

台湾科技产业动能要持续成长,仍要注重技术优势,尤其智能科技最需要软硬整合人才,近几年有不少运算技术人才投入市场,保有工作弹性灵活,并不断累积多面经验,不仅是台湾软件人才未来的机会,也是台湾产业下一波的机会。如欲了解更多,请浏览华德士网页


商情专辑-COMPUTEX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