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天上及地上科技 工业4.0迈向全球市场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结合天上及地上科技 工业4.0迈向全球市场

成功大学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杨大和。
成功大学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杨大和。

工业4.0或智能工厂的风潮兴起,成功大学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杨大和认为,其实都跟全球化的时空背景有关,包括先进国家缺工及劳动法规所造成的竞争压力,产品朝向定制化及个人化发展等,而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云端及自动化科技。

杨大和形容云端科技属于「天上」的范畴,也是美国业者的强项,如亚马逊、Google等,自动化科技则是属于制造现场(地上)的领域,包括工具机、机器人等领域,不少日德业者都具有领导地位。

但同样擅长制造现场的技术发展,杨大和指出日德业者的长处不太一样,日本业者对于制造现场的细节关注及团队合作的运作,有独步全球的经验,至于德国业者则是会倾向思考如何让制造更有效率,也因此才会提出工业4.0,希望能导入云端技术,以面对先进国家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压力。

杨大和指出,工业发展的过程,是个逐步进化的过程,而不是革命的过程,因为组织人力的构成,必须透过不断的研发及改善,才能成为工业强国。因此现在的关注焦点,应该是聚焦在如何提升生产力,尤其是组织人力及创新力,只要组织具有学习能力,就可能找到可以深耕的领域,改善制造现场的工作效率,如台湾的脚踏车及半导体产业。

杨大和强调,德国虽然率先提出工业4.0的愿景,却不见得真的了解如何执行,目前也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成果,但至少能有效引导大家开始思考,如何将天上及地上的科技连接起来,才能建立智能工厂。

事实上,政府目前也在推动生产力4.0,产业也愿意往这个方向努力。杨大和认为,台湾与工业4.0相关的产业,正好介于天上及地上的中间,弹性又高,产业聚落分布密集更是台湾的优势,如光电业、工具机业等,不仅有利于工业4.0需要的分工体系,水平整合相对容易,台湾的教育水平够高,可以吸收美日德业者的经验,产业升级相对容易。

但杨大和也强调,制造业不能以为购买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就能迈入工业4.0,却不肯用脑筋去思考未来,国内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只会愈来愈大。智能机械的前提是智能人力,只有人会思考,机器才会思考,才能造出智能制造的环境。

如台湾脚踏车产业的转型,并不是买了很多自动化设备,而是先做到制造合理化,如制造现场的人力、存货、流程改善活动等,同样的产出,可以减少一半的人力及空间,提升生产力,消除浪费。

杨大和强调,如果不先做合理化,就做自动化,将不会是生产自动化,而是浪费自动化。事实上,合理化的过程,其实也是创新的过程,杨大和建议业者,可以先从小型及简单的自动化开始,除了比较能够控制外,也是先做好创新的训练,从研发、合理化、设备管理等能力,也都可以因此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