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无线充电产业生态链 技术标准的演进及发展趋势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荣耀会员

打造无线充电产业生态链 技术标准的演进及发展趋势

HTC宏达国际电子资深副理朱峰森。
HTC宏达国际电子资深副理朱峰森。

无线充电会是物联网之后,下一个科技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无线充电技术如何转化为商业模式,甚至开发出可被量产的商品?这中间的加值应用,将是移动产品电源技术下一个突破性的创新。

HTC宏达国际电子资深副理朱峰森,以「无线充电产业生态链与发展趋势」为题,从三大面向详细介绍无线充电技术与标准演进、无线充电发展趋势,以及全球现况如何打造多元化无线充电生态系。

无线充电技术标准的演进

谈到无线充电,就必须知道目前国际的技术标准,才能在此架构下研发相关产品应用。朱峰森指出,目前无线充电的主流技术分为两大类:「磁感应」(Magnetic Induction)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技术延伸出的标准组织过去有三大阵营,分别是2008年成立的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WPC)、2012年电力事业同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及无线电力同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2015年PMA和A4WP合并为Air-Fuel Alliance(AFA)。

目前WPC会员数超过230个,在2012年完成5W标准;2015年完成15W标准,而AFA因PMA与A4WP合并后,兼容感应式跟共振式充电标准。朱峰森提到原本WPC组织也曾考虑跟AFA合并,让全球无线充电标准整并为一个,但后来评估认为合并后技术系统仍不相同,因效益不大而作罢,而HTC则是同时参与这两个国际标准制定组织。

目前无线充电的两大联盟,未来发展有何不同?朱峰森比较两者解释,目前在WPC这边,5-15W感应式朝向车用,30-120W会应用在笔记本电脑、工具机,而更高等级的1-2KW则目标应用在厨具领域。而AFA这边,15W「似乎」制定完毕,但较少量产产品,而20-50W则是共振式充电,应用在笔记本电脑设备。比较目前市面的充电器、接收器数量,WPC市占率大于AFA。

无线充电发展趋势:集中式或分散式?

至于未来无线充电相关设备、商品量化会如何发展?朱峰森认为,从Wi-Fi的例子来看,无线充电的趋势会走两种形式:「集中式」或「分散式」。无线充电的首要战场会出现在外部公共空间,例如餐厅、捷运、办公室或汽车。

而要在这些空间让设备普及化,如果是分散模式,就是每个地点由经营者自行购买设备安装使用;如果是集中式,那则是由单一公司帮所有需要装置的地点、空间,提供设备的配置、安装及维护管理。当然充电地点还有些介于非主流普及方式,例如机场Wi-Fii、家用基站等。

朱峰森进一步指出,他目前推测未来的模式比较倾向朝「集中式」发展,原因有三:1.无线充电装置不像Wi-Fi,只需用一个AP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多台充电器配合。2.设备安装有一定技术门槛,不像Wi-Fi这样简便,充电设备往往需要进行施工。3.后续的服务应用,也需要一部分专业知识。

无线充电从产业链到生态系统

当技术逐渐成熟,相关应用也开始延伸到其他产业领域,未来无线充电的生态系会是如何发展?朱峰森观察目前全球最前端的应用趋势,他认为生态圈会先延伸到家用、厨具、车载领域。例如以电力传送器来说,未来家用、汽车内的充电环境,消费者不会再去买充电器安装到家俱内,而是直接购买已内嵌充电设备的家俱。

而电力接受器这边,目前业界已提出一些构想,除了穿戴式装置、工具机应用,未来也可能在厨房中岛装置充电设备,所有厨具放在中岛上就能立即充电。或是电动车应用,把充电器放在停车格水沟盖内,当电动车摆在停车格上,人去逛街、上班时就在充电。

对台湾业界而言,目前无线充电业者积极邀请国际标准组织来台办研讨会、教学课程、展销会,教育市场如何快速研发能通过安规的产品,相关课程做现场直播及在线学习。或是协助台湾本土公司做相关产品测试,让各种充电的形式、应用逐渐在台湾发展更多元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