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物联应用下的穿戴装置演进与发展历程 智能应用 影音
Event
DFORUM

云端物联应用下的穿戴装置演进与发展历程

穿戴式装置(手表)的演进:197x~2010。DIGITIMES摄
穿戴式装置(手表)的演进:197x~2010。DIGITIMES摄

在当今人手一智能手机,搭配云端物联应用的年代,穿戴式装置也是各大3C厂商必争的市场之一,其中又以智能手表(Smart Watch)或智能手环(Smart Wristband)为最大宗…

手表-最早的穿戴式电子装置

各厂商2016年以后推出之最新款智能手表。DIGITIMES摄

各厂商2016年以后推出之最新款智能手表。DIGITIMES摄

有关穿戴式手表的电子化历程,早在1970年代当时就有厂商尝试推出多功能的电子表,其功能不只有看时间,还可以做其他包含计算机、玩游戏,甚至整合部份电脑的功能。

在1977年有一家Unitrex推出的Data Time系列电子表中,其中一款Monte Carlo电子表,即内建抽大奖?掷骰子?轮盘等3种游戏,虽然没有丰富的游戏画面,只有单纯数字游戏,并且以随机乱数为主的赌博类游戏,但也算是开启了电子表开始内建游戏的始祖。

随后Casio(卡西欧)于1980年首度推出GM-10,是一款游戏手表,在画面左上方有专属的画面,提供类似Space Invader(太空入侵者)的游戏,成为市面上第一支游戏表 (当时Nintendo「任天堂」则是走Game & Watch的掌上型游戏机路线,于1980年推出Ball的掌上游戏机)。

随后亦有越来越多的厂商纷纷推出游戏表,并以更大的屏幕,甚至全屏幕画面,提供「绝佳的游戏体验」,例如Nelsonic于1981年推出的Space Attacker,就是采用双层LCD设计,一层专门显示时间、日期与其他功能,另一层则是游戏画面。随后该公司于1982年推出Pac-Man手表,让当时不少人赞叹手表也能玩到跟街机等级的同名游戏。随后该公司在千禧年之前,也纷纷透过跟其他游戏公司取得授权,来推出各式当红游戏的同名游戏表,一共推出30多款。

另外像Casio公司还有推出多功能手表,其于1984年推出CA-503 Digital Invader Game,拥有数字键区,成为第一支可当「计算机」又可「玩游戏」的多功能手表。而Citizen在1985年首次推出可听AM/FM广播的D031手表。随后有更多厂商推出各式功能的手表,为市场增添不少新玩意儿。

点距阵LCD、触控面板开启电脑表的新时代

除了游戏手表之外,亦有厂商尝试推出以点距阵(Dot matrix) LCD所设计的多功能手表,提供工商业使用。例如Seiko(精工)于1983推出的Data-2000电脑表,可搭配随附的迷你键盘来输入数据,并有另售键盘+打印机、等周边,可做简易的电脑运算。随后Seiko于1998年推出Ruputer (OnHand PC),具有摇杆设计,可执行专属的应用程序,可说是最智能手表的前身。

随着小型触控面板技术成熟与PDA时代来临,IBM于1999~2001年发表WatchPad 1.5,采Linux 2.x核心、具有触控、320x240分辨率屏幕、指纹识别、红外线?蓝牙、麦克风?喇叭等功能,成为首支可执行Linux应用程序的电脑表。至于Fossil则是于2003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PDA手表,名叫Wrist PDA,采用Palm OS v4.1平台,屏幕具有16色灰阶,160x160分辨率,犹如将PDA挂在手上,开启了智能手表的新时代。

微软在2004年推出SPOT(Small Personal Objects Technology)手表,可透过其内建FM无线电,来接收天气、广播、体育、股市等生活信息,因年费昂贵且只能单方接收,使得2008年该SPOT平台结束营运。

除了Palm、Linux之外的手表,Eurotech于2006年推出Zypad WL 1000可穿戴式PDA,可安装Windows CE 5.0或Linux操作系统,配备分辨率320x240、256K色彩、3.5寸TFT屏幕,还拉了一条触控笔,等于就是在手上戴了一台PDA一样,由于又大又重,且太醒目,因此不适合长期配戴使用,

当然也有类功能型手机的纯功能的电子手表。像Samsung (三星)推出的S9110电话手表,就是一款可以打 GSM电话的手表,搭载176x220、256K色彩、1.76寸TFT触控式屏幕,可执行其内建的MP3与其他应用程序,但无法扩充。

智能手表旋风兴起

随着Apple于2007年推出iPhone,加上Google也推出Android平台,市场掀起了智能手机革命,此时厂商们将研发主轴转放在移动设备上,手表的产品暂时在那几年内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2010年Sony Ericsson推出LiveView,算是搭配其Android 2.x手机的手表配件,可检视信息、信件、联络人,以及媒体控制等简易功能,没有令人赞叹的功能。

反倒是后来一些新创公司,透过群募平台推出智能手表的计划,成为市场所瞩目的焦点,包含2011年WiMM Labs推出的WiMM One (Android平台)、2012年Pebbble推出(Pebble OS)等智能手表,皆可搭配智能手机使用。而2013年Omate推出的TrueSmart,更直接内建SIM卡,成为可以独立运作的智能手表。

另一方面,2012年Nike推出Nike+ Fuelband智能手环,可用来记录运动数据、体能状态,并可与iPhone同步,将数据上传至云端,不仅带动了运动风潮,亦开启了智能穿戴产品在运动族群的市场。

智能手表市场形成  OS平台分成三大类

苹果自2007年推出iPhone之后,相隔了8年,终于在2015年推出自家第一款Apple Watch,并以多款外型设计、表带材质、男女有别的各种款式,打进市场,成为目前智能手表市场中,销售亮眼的品牌。

其穿戴式操作系统也正名为watchOS,以吸引更多软件开发者加入开发其手表App的行列。截止2017年第一季,Apple Watch已取得智能手表市场的出货量冠军。

然而在苹果推出其智能手表之前,Android早在2014年就推出Android Wear操作系统,并吸引了包含Samsung、LG、Sony、Motorola、Asus、Huawei等Android阵营手机制造商,纷纷推出其智能手表产品。从方形屏幕到圆形屏幕都有,成为当今最壮大的平台阵容。

如今支持Android Wear 2.0的手表,其款式、种类、售价等级皆不同。包含LG Watch Sport与Watch Style、Huawei Watch 2与Watch 2 Classic (分「一般版」和「内建4G版」)、Asus ZenWatch 3等等,几乎都是主打低于Apple Watch Series 2的产品,至于Tag Heuer(泰格豪雅)Connected Modular 45,其搭载Intel Atom Z34xx处理器,内建4GB、512MB RAM,是首款采用Intel核心的智能手表,搭载GPS,价格也是高贵。新台币4.9万起(1,550美元起)。

虽说Android Wear声势浩大,但由于出道时间比Fitbit和 Pebble稍晚,使得比较简单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大多都是厂商采用自己专属的OS来开发,成为智能手表OS平台的第三势力。例如小米手环?华米智能手表,采用专属或定制化Android OS,而其产品也以低价的市场策略,使其市占率攻到第二名,将Fitbit挤到第三名。

至于Samsung Gear手表,仅有部份采用Android Wear平台,但大多机种都是采用自家扶植的Tizen OS平台。至于Acer新发布的Leap Ware,则采用MTK联发科的开发平台。

智能手表的未来将朝丰富应用或特定功能为主

智能手表体积小,要手表执行快、支持更多App,又要兼顾电池续航力,可说是一项颇大的挑战。因此智能手机(或手环)的趋势,会以中端至高端的丰富应用(Rich Application),以及入门的特定功能(Specific Feature)两条路发展。

以Apple Watch为例,就是走丰富应用为主,产品主打高端、运算快、支持App多的路线,当然价格高,但手表可能必须天天充电,因此使用者的习惯就是要记得每天充电,就跟使用手机的习惯一样。

而采用Android Wear平台的智能手表,也是相似的概念,但由于各制造商的技术不同,推出中端至高端的产品,并有不同的电池续航力(持续3?5天),以吸引不同的Android手机的客户层来选购。

至于特定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大多提供几样主打功能,包括信息检视、电话提醒、心率等等,以单色或彩色屏幕,搭配专属的OS,提供更高的电池续航力,至于其App扩充能力方面,则有赖该OS平台的App上架数量。而各家的市场经营策略,则以不同其他手表的差异化功能,以及更低廉的价钱,来吸引入门玩家来选购。


商情专辑-COMPUTEX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