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下的协作机器人浪潮 智能应用 影音
TERADYNE
Event

工业4.0下的协作机器人浪潮

  • 刘中兴/整理报导

工业4.0下的协作机器人浪潮
工业4.0下的协作机器人浪潮

工业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名词,继蒸汽机、大规模生产线和电脑之后,将传统生产与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结合在一起,如同人、机器和工业制造过程组合的数码转型。其中机器人和自动化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全球服役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从2016年底的1,828,000台升至2020年底的3,053,000台,这意味着2018~2020年期间平均年增率达到14%。而2021年的销量将达63万台,是2017年的1.5倍以上。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正以飞快的速度倍增中。

全球五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2017年,全球五大主要市场占机器人总销量的74%,分别是大陆、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大陆作为最大的市场,在大陆的销量大幅成长59%,达13.8万台,市占高达36%。

韩国为全球LCD、存储器芯片制造大国是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当地每1万名工人对应630台机器人、自动化密度居全球之冠。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积极推广机器人发展,要带动该国的机器人市场从2016年的4.5万亿韩元(41.4亿美元)、2022年增至6.7万亿韩元(61.5亿美元)。另外也喊出,营收在500亿韩元的韩国中小型机器人业者,要从2016年的16家于2022年增至25家。

日本为全球机器人制造大国,当地机器人供应商年产量从2010年的73,900台升至2016年的152,600台、占全球总供应量的52%。

美国机器人装置量在2016年成长14%,达到31,400台。大多数美国机器人是从日本、韩国和欧洲进口的。2018实施的新税法将增强美国工厂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刺激制造商在劳动力市场紧俏的情况下购买机械并提高生产率。

德国是世界第五大机器人市场,也是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6年,工业机器人的供应量和装置量分别占欧洲机器人销量的36%和41%。2016年,机器人数量略有增加,达到20,039台。

智能制造:人机协作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仍有极大成长空间。并随智能制造思维推进,机械手臂透过物联网技术,建立大数据基础,以朝智能化发展,并与传感技术高度整合,达到人机协作目标。从近年四大机器人厂:瑞士ABB、德国KUKA、发那科Fanuc推出新机的趋势观察,诉求弹性、更安全的协作型机器人在市场上的比例逐年增高。人机协作概念正是现今工业自动化市场上的领头羊,有望填补全手动设备生产线与全自动化生产线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一成不变的自动化产线与纯人力劳动的界线将逐渐消失。

适合各产业应用的自动化首选:达明机器人

具有高弹性部署的协作机器人是中小企业的应用首选,符合现今少量多样的产品需求:灵活部署、快速换线,能大幅降低总成本,让后续维护及应用成本降到最低,快速导入自动化生产。其中来自台湾品牌和台湾制造的达明机器人将以往工业机器人的手、眼、脑三个分开的系统整合为一。

内建视觉除了让让机器人能进行一般生产在线的识别任务外;更可以识别相对方位,自我调校机器人和各工作站的相对座标和位置,机器人不再需要定点固定和每次精密调教,达明机器人实现了灵活应用、快速换站、一机多工的自动化梦想。另外搭配创新直觉的图像式使用界面,以及手拉式引导教学让使用者使用工业机器人就像使用手机一样简单。

符合简易操作的特性,达明机器人CEO陈尚昊表示:达明协作机器人内建智能视觉系统,可进行物件定位、条码识别、色彩分类、影像增强等功能,无须整合花时间、金钱、人力整合额外视觉设备,绝对是适合各产业应用的自动化首选。

台湾协作机器人应用产业领域

以台湾产业举例来说,协作机器人其中将有36%应用于电子零件,包括IC、PCB产业,以及32%应用于金属制品。而在电子零件产业,内建视觉的协作机器人非常适合搭配AGV大量应用于上下料或移载,而金属制品则以机械加工为主,除了上下料、移载、搬运外,也将大量应用于研磨、喷漆、涂胶、抛光等。此外,除了应用领域广泛的电子零件与金属制品产业外,包括零售物流业预估也将有15%的比例、食品加工为11%、制鞋业则有6%。

协作机器人市场在近三年维持稳定成长,从装机量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38万台工业机器人中,协作型机器人占比约24,000台。若从近年市场装机量来看,较之去年对比,2016年的增速高达89%、2017年增速75%以及2018年增速65%。

人机协同的时代正在起飞,人、机器和工业制造过程的数码转型,正迎来工业4.0下的协作机器人浪潮。(本文由达明机器人提供,刘中兴整理报导)


商情专辑-自动化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