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性电子产品 推进软性透明导电膜材料需求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DForum0515

可挠性电子产品 推进软性透明导电膜材料需求

友达旗下的软性AMOLED屏幕材料样品,已可做到小幅挠曲仍可正常显示。AUO
友达旗下的软性AMOLED屏幕材料样品,已可做到小幅挠曲仍可正常显示。AUO

可挠性电子产品需求越来越高,包含显示器、照明、太阳能电池等,都已将实验室的样品转成商品化用途,具有可挠性、高光源穿透效果、高导电度透明导电膜应用多元,也能为新颖电子产品创造更多卖点。

新产品设计不管是为了轻便携带还是弹性应用需求,需导入软性或可挠性机构设计时,往往会受限关键材料特性而无法扩展新颖的软性应用目的,尤其是大面积的显示屏幕设计, 若有软性透明导电膜组构的显示器元件,将可解决软性电子产品的设计限制,本篇将着重讨论几种透明导电膜的发展现况。

可挠性AMOLED软性显示屏,已有量产技术,因应软性电子产品应用设计需求。BOE

可挠性AMOLED软性显示屏,已有量产技术,因应软性电子产品应用设计需求。BOE

AMOLED显示器为多层结构,透过导电薄膜架构可以开发可挠性的软性显示屏,未来应用多元。Samsung

AMOLED显示器为多层结构,透过导电薄膜架构可以开发可挠性的软性显示屏,未来应用多元。Samsung

透明导电膜已是光电产品重点元件

多数电子产品,如光电方面的制造产品,都会需要如透过光的穿透和电信号传导进行,尤其是透明导电膜更是如平面显示器、电子纸显示器、OLED显示器、触控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板等光电产品,其中透明导电膜都产品架构里的关键零组件。

透明导电膜设计方案,最大两个关键即「导电度」与「透明度」两项重点指标,基本上导电度提升势必影响材料透明度表现,而材料透明度提升也会相对导致导电度下滑问题,对导电度指标观察,其实是材料介质的传导电子与电洞能力表现;透明度则是可见光穿透材料的实际表现效用。

若就材料的光学特性观察,一般金属材料的薄膜,因为其电浆频率在紫外光区块,所以可见光无法穿透,这也是为什麽金属薄膜可见光无法穿透的原因,若改采金属氧化物的导电薄膜材料,因为金属氧化物的电浆频率在红外线区块,可见光是可以穿透金属氧化物,形成类似透明状的状态。

实际上,金属氧化物的传导能阶较高,导电的载子数量有限,若在目前使用金属氧化物薄膜发展透明导电膜的思路下发展材料,才会有透明度与导电度无法两边都兼具的状态限制。

增加透光率、导电率  为发展元件重点

而降低导电薄膜的金属材料厚度,虽然是增加光线穿透率的做法,但实际上金属薄膜的厚度过薄也会导致加工难度增加,例如,采行金属蒸镀方式形成金属薄膜会产出不连续状态,影响实际线路导电的效用,另较薄的金属薄膜处理层也会因为在空气中较容易产生氧化问题,造成导电薄膜的电阻值过高,制品稳定性差与后期再加工应用不易,影响其应用效益。

另一个思路是提升金属氧化物的载子浓度,进而提升材料的导电特性,比如说,氧化物以成膜性好与材料稳定方向优化,可以应用掺杂或刻意产出缺陷让载子可提升材料导电特性,例如掺杂氧化锡、氧化锌,都能让氧化物薄膜材料可达到高透明度、高导电特性。

掺杂方案中以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应用最多,ITO不仅导电性佳,在可见光透明度表现都相当不错,相关制程成熟,制品可靠度高,是目前应用的主流材料。

ITO材料应用广泛  材料抗挠曲特性仍待优化

即便ITO透明材料用途广泛,为目前主流透明薄膜重点材料,但实际上ITO的材料特性较容易受挠曲应力而出现脆裂,可挠性的表现虽可达到弯曲效果,但受力还是会有脆裂的材料物理限制,这也会让用来发展可挠性、软性电子产品的使用领域因此受限。

如前述,即便ITO导电薄膜仍是使用大宗,但其无法克服的材料限制,也衍生多元材料的新需求,对于非ITO的透明导电膜应用市场也逐渐攀高中,即便在物理、化学观察材料同时能兼顾光穿透效率与高导电率的条件相对困难,甚至还要达到可挠曲的效用,实际上仍可经营复合材料架构设计来进行因应。

例如使用金属薄膜、DMD复合材料结构(Dielectric/thin Metal/Dielectric)、有机导电高分子(Organic Conductive Polymer)、导电碳材(如石墨烯(Graphene)、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金属网格(Metal Mesh)、金属网络(Metal Web)等技术方案达成目的。

金属薄膜透明导电膜

导电薄膜讨论中,金属薄膜为最容易理解的机制,金属薄膜为降低金属材料厚度,使其可增加光的穿透度表现,但实际上金属薄膜厚度太薄将导致材料稳定性变动大、易出现金属膜氧化问题,材料厂商则利用复合材料工法改善,例如Ag-Stack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采用薄银合金作为金属层,同时搭配上/下保护层改善金属薄膜稳定性表现,可达到问题。

Ag-Stack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的概念为将原有氧化物的厚度减至极薄,而为改善期物理特性,氧化物薄化后再将高度导电能力的金属薄膜整合氧化物改善电性,为维持结构上的可挠曲特性,再搭配材料上下贴合,在兼具导电特性前提维持极佳的材料可挠曲表现。

导电高分子透明导电膜

另一个方向是在成膜过程中,掺杂可增加载子浓度高分子材料,成为导电高分子状态,因为可挠性的导电高分子薄膜制程处理仅简易的涂布成膜加工,加工成本相对低廉,也是透明可挠性高的导电膜成本效益极佳的材料选择。但需注意的是,导电高分子薄膜即便有成本优势,但实际上导电高分子材料稳定性较差,材料在经由UV照射会导致材料产出不可逆的破坏效用,降低材料的导电电性。

导电性碳材透明导电膜

新的导电薄膜会尝试导入碳元素来改善导电电性,例如导入石墨烯(Graphene)、石墨、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等,其中纳米碳管、石墨烯本身即具备导电特性,材料可小于可见光的纳米级结构,能兼具高光穿透度与材料可挠特性、同时兼具导电膜应用能力。

金属网(Metal Network)透明导电膜

金属网制作的透明导电膜也是新兴方案之一,因为人眼对于线条识别状态约在6µm左右,只要透明薄膜的线材线径小于6µm的金属网状态,即可建构裸视无法识别的透明导电薄膜效用,因为导电材质本身即为高度导通能力的金属线,因此导电电性表现极佳,仅需少量的金属材料便可大量生产高度导电特性的薄膜,未来技术应用领域可期待。

从金属网概念出发,金属网格(Metal Mesh)则是应用蚀刻技术下的产物,金属网格为以曝光、显影、蚀刻等黄光制程程序产制的金属网格透明导电膜,利用蚀刻技术加工的铜金属网格已是相当成熟的材料科技,例如电浆显示器(Plasma Display)即使用铜金属网格制作电磁遮蔽(EMI)处理。

也有部分方案为利用喷墨印刷方式,直接以打印方式产出网格型态,至于印刷方案制程最大的挑战为大面积制作的难度,因为印制5µm以下的线宽本身极具挑战性,印制完成还需经过烧结程序形成导电性佳的网格效果,但因为高分子材料的可挠性基板本身的耐热能力有限,烧结处理程序时原有的纳米金属反而易产生氧化问题,导致导通能力下滑,这些都是必须处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