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脚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荣耀会员
「科技行脚」是DIGITIMES总经理黄钦勇记录旅行、阅读、摄影与产业互动的专栏,DIGITIMES希望能以更宽广的视野,与大家分享美好的生活体验。

台湾要知道如何避免温水煮青蛙式的”Downward spiral(螺旋下回)” 

  • 台湾要知道如何避免温水煮青蛙式的”Downward spiral(螺旋下回)”
0:00
0:00
深挖洞,广积粮:人工智能不该是「成败与输赢」的零合!制造业可能是「零合」输赢,但人工智能等软件的应用,像是「浸润式」的技术,只要能逐步深入产业与生活、服务上的应用,那也就永远不嫌晚。

台湾在人工智能的人才、资本环境,甚至应用环境上都百孔千疮,侈谈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多少是「好高骛远。李开复对台湾发展人工智能不抱太大的期待。

从我与李开复在国际观、国家战略的角度上可能信念有别,台湾产业深度、广度的理解我们也多少有些不同,而「人工智能」所需考虑的问题,更是「大哉问」!从技术面,我不怀疑李开复先生比我更懂,然产业发展绝非只有技术面的问题,很明显的,国内、美国、英国的产业战略是我们必须参考,但这也是我们进行「差异化」的开端而已。我试着以Top-down的方式分几天慢慢道来!

回到「人工智能」的议题,如果我是个执行产业策略工作的官员,我不会当然忽视人工智能所需要的产业条件,从技术面,甚至应用面而言,李开复讲的,基本上都是对的,而这些观念,台湾很多专家多少也懂一点。我很清楚台湾的GDP,约有9%来自贸易盈余,18%来自投资,20%左右来自政府支出,过半来自民间消费,而过去的蓝绿政府都是产业导向,疏忽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导致台湾成为低薪服务业的天堂,现在要谈「分众型的优质应用」,得先从观念变革开始。

其次,现在国内大搞一带一路,美国人说要Buy America、Made in USA,真的将资源过于集中于上游技术的话,能否「根留台湾」我都怀疑;所以台湾有限的人才,应集中于满足国内优质应用的需求。这样在防止人才外流、优化生活品质、提高就业与薪资水平上可以同步并进,这也是「以有限的资源,在局部的市场,取得压倒性优势」的作法。

这也符合「物联网」时代,各种智能应用「由内而外」的同心圆发展架构。台湾很小,不要好高骛远。爱台湾,从身旁的小事做起。李开复说,台湾适合发展「爱」的产业,谈「爱」太滥情,我比较喜欢说怎麽让台湾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岛屿。

AI产业发展之道:双轨并进,兼容并蓄!

如果将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区分为「Innovation Driven(创新驱动)」,与「Efficiency Driven(效率驱动)」,过去台湾侥幸的以Efficency Driven,在与微软、英特尔共构的产业平台上取得半亩三分地,而微软、英特尔若无台湾之助,也很难让笔记本电脑从30年前的4,000美元,降价到现在400美元,我们对全世界的贡献,就是「以价格缩短数码落差」。至今为止,台湾1年支付给美国的知识费用支出,高达70亿美元,美国应该很满意台湾这个合作夥伴。台湾发展的最佳路径,就是与驱动世界前进的硅谷接轨。

基本上台湾没有实力成为「Innovation」上成为发动国,我们的战略仍是快速跟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为了快速跟上世界主流,而不是引导世界主流。

其次,ICT产业的发展,从PC时代到移动通信时代,以及我们已经开始触及的万物联网时代,这些时代的递嬗,已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带来”Breakthrough”,产业的发展,也从垂直整合、效率挂帅,但可以全球量产的的工业时代阶段,进入到「区域分众需求,云端水平服务」的多元交替阶段,加上国内的崛起,台湾不可能单点突破技术后持之久远,必须多元发展,融入社会,让AI成为社会元素。稳定、高品质的国内应用环境,才是人工智能产业永保安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