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电信挟综合布线利基 跃为智能绿建筑推手 智能应用 影音
DIGIKEY
ST Microsite

中华电信挟综合布线利基 跃为智能绿建筑推手

中华电信北区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时淼。
中华电信北区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时淼。

今时今日,智能绿建筑已蔚为显学,其智能化关键,即在于促使电信、信息及机电等各类设施,藉由IP化而互通信息;若在建筑设计阶段,任由弱电系统走各自网络,日后欲转向智能化,恐徒增施工难度,显见综合布线确实亟需被优先考量。

不久前,亚太地区智能绿建筑联盟举行成立大会,举世闻名的台北101大楼,亦成为个中案例分享焦点。负责阐述此案例的中华电信北区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时淼指出,尽管101大楼设计起始时间早在1990年,然因综合布线规划得当,已预留未来云端或物联网应用发展空间,智能化深度依然胜过尔后所有智能绿建筑,蕴含莫大参考价值。

综合布线对于智能绿建筑的发展,究竟扮演何等关键角色?刘时淼分析,可分三个面向加以论述。其一是数码汇流,奠基于封包传输及IP化,透过任何网络传送后,方可确保各类终端装置无缝撷取。而光纤的带宽条件优于任何电缆线而且质轻、细径、不受电波干扰,提升屋内网络硬件空间的使用效率,可作为综合布线之基准。

第二是建置成本,若未施行综合布线,意谓各楼层的监视摄影机、读卡机、侦烟系统…等不同元件,都各自走不同线路,欲将信号传送至低楼层中央监控室,即需铺设多套漫长管路。

利用综合布线,即可透过类似Hub概念,就近以L2交换器识别各元件身份并收容信息,再循单一光纤干线直达中央监控室,据此节省大量管路建设成本。

最后则是管理面,当大楼的管路合而为一,管理效率自然提升,再加上各元件界面均采一致规格(网络线RJ45及光纤SC连接器),不论任何厂牌设备都可轻易衔接,施工难度骤降,也不受任何厂商绑规格,对大楼日后维运有绝对的效益。

尽管综合布线效益显着,惟仍有其施行困难,主要症结在于大楼内含CA、SA等多套系统,彼此各行其事,缺乏一个负责整合规划的单位,而颇多电机技师尚无整合的概念。但刘时淼认为,这些瓶颈纵使仍然存在,但已逐渐克服。

101大楼  迄今仍为智能建筑典范

至于中华电信得以扛下101大楼综合布线重任的缘由,刘时淼则解释,首先,藉由综合布线延展的重大应用目标,无非就是云端运算,一般系统整合商并不具备这种概念及资源。

其次,目前光纤到大楼的布建,已采被动光纤网络(PON)技术,进入大楼的光纤需藉由光分歧器加以分芯,若有效利用分歧后之光信号,大楼线路必须维持相当的水平,也要符合对外衔接之界面,而一般业者多未考虑此环节。若于规划时采纳运营商的意见或由运营商规划施工,即可避免此一缺憾。

101大楼业主深知通信之大楼的重要性,内部需要部署电信机房、中间配线线室(IDF Room)或共构机房,凡此种种皆须与建筑结构紧密结合,因而在规划设计阶段,即邀请中华电信共同参考,可谓台湾建筑史上头一遭。

中华电信在规划通讯自动化(CA)时,即充分考虑日后各项高速率电信业务应用需求(包括云端、物联网、社交网络…等),也预见以太网络技术仍将持续进化,因而预先以Cat 6(当时标准尚未底定)作为网络水平线,并以单模光纤及50/125mm多模光纤做骨干。一来预留庞大带宽,二来也为尔后数代的通讯技术发展需求,预先消弭时代交替的纷扰,确保未来不论技术如何演变,如同3G、4G演化至5G,主干线皆可不动,仅需换置终端设备,即可促使101大楼与时俱进。

除此之外,中华电信考量CA乃是典型有线与无线混合通讯模式,因而基于大楼内规划布置适量适点的无线基站。101大楼是世界级标竿建筑,进驻者绝不限于中华电信客户,为确保不同运营商之客户通信畅行无阻,故利用共构机房容纳各运营商之基站,提供信号分流。又为使客户在大楼内通信不受通信盲点影响而断讯,亦悉心将移动通信的信号引接到电梯车厢内,确保车厢内的客户在电梯快速行进过程中无断讯之虞。

透过综合布线  可望撙节5成营运成本

刘时淼援引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ortium数据,剖析综合布线实际效益。假设一个面积达5,000平方米、5层楼高的建案,一旦采用综合布线,将可因RJ45统一界面,较传统布线方式增加599个语音?数据接取点,省却空调?电气?机械配线需求,因而降低14%施工成本,共计减少管线?线架、电气布建工时达50%,并可促使5年杂膳营运成本削减40%。

综上所述,尽管实施综合布线,需另行设置L2,乃至于L3交换设备、IDF Room,然有助于化解不同线路建置复杂性,提升施工便利性与经济性,并降低日后维运成本,且保留更大扩充性,衍生效益明显大过额外终端设备成本,可谓本小利大的聪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