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与物联网技术为关键 迎向智能医疗新纪元 智能应用 影音
瑞力登
hotspot

平台与物联网技术为关键 迎向智能医疗新纪元

随着信息技术与数码科技的大量应用,医疗服务不仅提高了品质,也形塑出智能化的全新面貌,带给人们更高水准的医疗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与数码科技的大量应用,医疗服务不仅提高了品质,也形塑出智能化的全新面貌,带给人们更高水准的医疗服务。

日前三星在巴赛隆纳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推出新一款智能手机,使用了指纹识别技术,同时还内置有监测心跳的传感器与健康保健类的应用功能。无独有偶,苹果也正在全力打造医疗方面的硬件产品,力争在智能医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面对科技巨头纷纷进军智能医疗的情况,研华数字医疗事业处协理林金辉认为,科技产业的重心正在逐渐变迁。医疗照护人员的短缺、医疗支出因人口高龄化占整体GDP比重越来越高,与日益精进的半导体技术等3个因素驱动传统照护模式产生不同的变化。

新型态照护模式:point of care(实时照护)兴起,随着信息技术与医疗的进一步结合,智能医疗将快速走进一般民众的生活,带给人们更高水准的服务。

高龄化与新科技  驱使医疗快速进化

林金辉分析,就人口高龄化来看,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人经过半个世纪后年岁渐长,加上新生儿出生率越来越低,导致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数在2012 年已达到8.1亿,占总人口数11%;预计2050年将达到20.3亿,占总人口数22%。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医疗费用占整体GDP比重也逐年成长,这也意味着政府未来需要负担庞大的医疗支出。此外,半导体技术进步,处理器价格降低但功能却越来越强,连带改善了医疗设备的效能,在这些因素交互影响下造就出point of care的照护模式。

在新的照护模式下,信息技术与数码科技被大量应用,不仅提高了服务品质,也形塑出智能医疗的全新面貌。举例来说,在储血血袋上装设RFID Tag及温度侦测器,温度侦测器用来确保这袋血从入库保存、提领到使用的过程中,都维持在一定的温度,RFID Tag则做为生产履历的用途,记录这袋血相关数据,包括捐赠者、血型和是否有传染病等,从而降低医疗疏失发生的可能性。

IBM曾经为智能医疗描绘出一个理想蓝图,当病患进入医院,医护人员就会为其戴上Tag(可能是条码或RFID)随时掌握踪迹。当病患接受诊疗服务时,医护人员透过电脑掌握目前所能使用的资源及其所在位置,像是医疗仪器、药品和材料等。将病患、医生、护士、治疗仪器等所有相关医疗信息都串连在一起,不仅是智能医疗的终极理想,也与物联网将所有信息整合在单一平台的概念相吻合。

智能医疗三阶段  从数码、移动到线上

林金辉表示,智能医疗强调的是以病患为中心提供医疗服务,其目的有3个,第一是让病患得到更好的照护;第二则是降低医疗成本;第三为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避免发生用药错误等医疗疏失。

换句话说,在智能医疗情境下,被照护者(即病患)所享有的自由度变高了,不一定要局限在某个地方才能接受医疗服务,而单一照护者(即医护人员)所能照护的病人数量也越来越多。

传统医疗服务要怎麽做才能走向智能化?林金辉认为必须循序渐进,从数码化、移动化、最终达到线上照护的目标。第一步数码化为的是降低成本,如导入电子病历(EMR)、医疗影像撷取与传输系统(PACS)、临床信息系统(CIS)等。接下来进展到移动化,提升病患和照护者的自由度与便利性,如医嘱处理系统(CPOE)、无线实时定位系统(RTLS)等。

最后则是线上照护,病患即便在医院外更广的范围都能接受医疗照护服务,如:线上开刀、遥测监护仪(Telemetry monitoring)等。如果以这3个阶段来看全球智能医疗的发展现况,美国的数码化与移动化已经相当成熟,目前正在发展线上照护;欧洲多数国家已完成数码化,至于移动化和线上照护则是从西欧国家开始发展,以同心圆的方式慢慢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而大陆则呈现跳跃式的成长,三级医院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数码化,其中三甲医院也开始发展移动化如导入移动医疗推车,一级和二级医院目前仍停留在数码化阶段。

为了协助推动大中华区的智能医疗应用,研华发展出包括智能就诊服务、优质医护,以及数码一体化手术室等智能解决方案,融合一系列的应用情境于医院大厅柜台、护理站、病房、手术室等,打造友善的医护环境。

林金辉强调,智能医疗需要一个好的电脑平台与物联网技术,而研华所提供的数码医疗照护装置,不仅针对医疗环境而设计、且均经过IEC606011、EN606011及UL606011安规认证,方便医师、护理及照护人员存取各种临床信息。

经过10年的长期经营,已在大中华区累积不少应用案例。未来希望结合台湾医院的导入与管理经验推向大陆,协助大陆医院迈向智能化,不仅让成本控制在水准之内,同时还能提升医护品质,带给人们更高水准的医疗服务。 (本文由研华科技提供,林稼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