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整合多方力量 以智能制造解决企业痛点

2018/08/07 - 洪千惠

台湾长期发展制造业,无论是技术或产值都不逊于全球大厂,不过也因为投入已久,多数台湾制造业者在营运模式、生产系统或经营思维等方面的进步并不大,近年来工业4.0在制造业掀起智能化革命,台湾产业也随之跟上,无论是供应端的系统供应商或需求端的使用企业,面对此一变革的态度都相当积极。

但对台湾制造业者而言,智能化仍是全新概念,导入前如何厘清需求?导入中有可能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从市场上寻找哪些技术产品或谘询顾问?导入后如何持续维持系统运作?进而延伸出更多功能与价值?这些都是艰钜挑战。因此在「D Forum 2018智能工厂论坛」的台南场次中,DIGITIMES专案业务处处长黄达人邀请制造业中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针对制造业在布建智能工厂系统时会遇到的困境与其解决方案,进行座谈探讨。

制造业数码转型,仍需人的智能

黄达人首先指出,智能工厂希望透过数码化,让制程中所有的动作、设备数据都可被记录、储存、分析,然而这将对现有的从业人员带来威胁,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产线老师傅,这些老师傅有可能因担忧工作被取代,对智能化产生抗拒心态,而这不但会延迟企业的数码转型,也有可能让过去累积的工作技艺流失,这是目前台湾制造业建置智能化系统时,相当实际的问题。

对此StarFab Accelerator营运长徐瑞伯表示,之前的自动化被定义在工业2.0阶段,自动化要先经过数据化演进到3.0后,才能进展到4.0的智能化,而数据化要到智能化,必须要借助人的智能,当制造设备的数据被采集回来后,还是需要透过老师傅的经验加持,系统才会知道如何使用这些数据,而这也是从数据化到智能化的关键,这部份过去较少有业者提及,因此大多被忽视,不过在智能制造系统逐步往上建构时,此一问题将会浮现出来,企业在导入智能制造时,本身也必须有所体认,唯有AI(人工智能)加上HI(人类智能),才会变成SI(超级智能),因此老师傅在制造业的智能化演进过程中,不会是被取代的一环。

对于老师傅的价值与既有作业人员的被取代问题,数码无限软件总经理陈文裕以去年的塑胶射出成型厂商为例,他指出此一产业对专业知识的倚赖非常深,塑胶射出时的温度与角度,对制程良率有关键性影响,而这些经验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不过现在的问题不是老师傅怕被取代或不愿意传承,而是此一产业已面临人才断层问题,师傅可以做到65岁,但没有25岁的年轻人愿意来接,对此数码无限软件的做法是透过设备将老师傅的经验数码化,以数据方式保存下来,让过去看不到的知识被可视化,企业也可由此先看到智能化的效益,由单一厂房扩大到其他厂房,由单一厂商扩大到整个产业。

成立专责部门,联电领头走智能之路

联电在全球IC制造业占有极重要地位,近年来也积极导入智能制造,多数与会者对联电在这方面的思维与做法都相当感兴趣,在座谈中黄达人也请联电智能制造处部经理刘彦秀,介绍联电在智能化过程中的评估重点与过程。

刘彦秀指出,联电是跨国企业,在国内外有多处生产基地,由于场域辽阔、覆盖面积大,传统管理方式难免会疏漏部分厂房、产线,导致这些地方长期未被优化,因此必须找出方法改善此问题。再者除了所生产的产品属于高科技领域外,联电本身也是制造业,遇到的问题也与一般制造业一样,因此解决方式也是类似,就是先找出首要痛点,再从市场上找寻合适的工具解决它。

例如要提升稼动率,就与外部团队合作,针对此问题设计出解决方案。从联电的经验来看,此一方式通常都相当有效,但为何会是找外部团队而非交由企业内部改善?对此刘彦秀则指出,一来内部团队容易有盲点,二来问题之所以会产生,大多代表内部已无资源可以解决,因此透过外部力量进行改善,会是较佳做法。

对于联电智能转型的背后思维,刘彦秀表示,相较于其他制造业者,联电的优势在本身为高科技制造业者,对IT、数码化这类技术的概念本来就熟悉,再加上IC制程不断精进,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购进新设备,而这些高科技的新设备都已内建传感器与通讯模块,因此要导入机联网、云端这些技术并不难,不过前提是联电本身有动力去进行、部署相关建置,否则即便有相关设计,也仍然无用,这也是联电设立智能制造处的主因。

智能制造处主要任务是透过现有设备的优化提升产能,刘彦秀指出,机台设备是制造业的最大支出,过去产线提升产能的方式,只能添购新机台,但如果可由现有设备着手,进一步扩大产能,企业就可减少新机台的支出,而且在IC制造业中,智能制造已成既定趋势,若本身不尽快着手,在不久的时间即会被同业超越,而联电本身是高科技厂商,刘彦秀认为更需带头走智能转型之路,以带动台湾其他领域的制造业者。

新创力量为企业活水

对于联电带头启动智能制造的做法,徐瑞伯深表认同,尤其是刘彦秀之前提到,透过外围团队的创新力量,驱动成熟企业转型的做法,他进一步表示,StarFab加速器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具有技术能力与潜力的新创业者可被看见,并与成熟企业合作,创造出双赢局面,他们与南科合作的「南科创新定向育成产业链结计划」就针对特定主题领域培育新创团队,让其产品进入现有的制造体系,其中旺捷数码行销就是最好案例。

旺捷数码行销总监林闵莹也指出,该团队聚焦AR技术,透过此技术,可让制造现场的数据可视化,过去这类型的IT设备要进入制造体系并不容易,透过南科定向育成计划,目前已开始有成果,她也指出,加入AR技术后,制造系统的效益的确可以明显且大幅提升,而这些逐一叠加上去的效益就会累积为竞争力,协助业者在未来的产业环境站稳脚步。


图说: D Forum 2018智能工厂论坛台南场座谈会,现场讨论热络。  


图说:StarFab Accelerator营运长徐瑞伯。


图说:联电智能制造处部经理刘彦秀。


图说:数码无限软件总经理陈文裕。


图说:旺捷数码行销总监林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