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扎稳结构化布线基本功 蓄积数码转型即战力

2018/02/01 - 陈婉洁

细数近十年来ICT发展速度之快,着实令人目不暇给,连带也让企业主、IT从业人员备感压力;因为他们都知道,未来的网络世界有无限的想像空间,不仅会有各式网络应用蓬勃兴起,且最终使用者对网络效能及稳定度的要求,也会一天比一天严苛,反观他们目前所维运的数据中心,能否支撑今后一切发展的可能性?很显然的,挑战并不算小。

去年(2017)下半期间,在全球整合式布线方案市场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CommScope,曾针对前述重大议题举办研讨会,其北亚区销售副总裁陈岚在会中特别点明,举凡移动应用的蓬勃发展、IoT传感与定位促成大数据发展,乃至低延迟应用的崛起,是值得企业密切关注的三大趋势,它们将驱动数据中心加速朝向云端运算、物联网、带宽激增等方向迈进;此外在智能建筑场域,也同样受到这些趋势浪潮的影响,必须为日后语音与数据、Wi-Fi、控制、安防、传感、数码显示、室内无线覆盖、LED灯、视听等多元整合应用环境的到来,预先打好坚实基础。

打好布线基础,换得10~15年长治久安

由此观之,不管企业或建筑楼宇,都需要设法建构高效能、高品质、传输无障碍的连接基础,藉以支撑未来应用发展,满足这些需求的最佳解方,无疑正是结构化综合布线。有专家曾说,只要结构化布线系统规划评估得当,则今后10到15年,可能无需进行大幅变更、或是重新拉线,即能顺应未来需求,显见布线一事确实至关重大。

一谈到此问题,想必不少有危机意识的MIS,不管出于自愿或老板交待,都会赶紧动起来,埋首书堆钻研最新标准、速度、线材等相关知识,认真把Cat.8、OM5多模光纤等等被喻为下时代主流的技术读透透。

多读书以掌握未来趋势,绝不是坏事,但投入结构化布线领域逾20年的裕桐科技总经理梁化楠认为,最新的标准、速度或线材,其实都未必是影响数据中心成败的关键,如果只着重这些环节,而忽略如何管理,紮实地将应该有的布线路径、整线机构布置妥当,可以预见,日后机柜前后仍可能有杂乱的「瀑布」阻碍设备通风散热,且一旦网络出现问题,就是维运人员恶梦的开始,连查线都不知从何查起。

这样的机房,不论拥有多先进的网络设备、服务器,或号称能支持高速传输的线材,依旧犹如坑坑洞洞的道路,跑在路上的车辆(意指各式各样数码化服务),姑且不论能跑多快,该担心的,是它们会不会翻车!

多年前,梁化楠曾参与一家被动元件厂的新机房建置工程,发现该客户已采用某外商厂牌Top-of-Rack(ToR)交换器,而边缘交换器与核心交换器之间的连接线材,是当时堪称新颖的Direct Attach Cable,而日后服务器与交换器之间的连接,也将采用此类线材,尽管客户曾为了导入这般先进线材而兴奋,并未多加顾虑后续维运问题,殊不知经过专家一番提点,才赫然看出端倪;这家交换器原厂提供之线材,仅有5米长度,与当初规划不同设备各自摆放的机柜位置一比较,立即浮现距离不足的大问题,若继续照单全收采用,等于无法使用结构化的柜对柜布线系统。

原始设计出错,恐形成日后维运的大灾难

再者两台核心交换器所搭配的机架配件,并非常见的「耳朵」,而是滑轨,但该案规划采用的两柱式配线机架,无法锁上滑轨,也可谓另一棘手难题。所幸布线厂商富含专业知识与实战历练,立马决定调整各设备的位置,做了换柜换U的决定,才有效突破5米长度、无法锁滑轨等限制;只要用户未来上机柜的服务器,不再持续采用Direct Attach Cable,而是回归常见的柜对柜布线架构,或是即使倾向续用Direct Attach Cable,也改用其他厂牌最长可达15米的产品,就能避免徒增后续维运上的困扰。

前述真实案例,堪称机房布线的经典教材之一,且蕴含几个发人深省的课题。首先企业要走TOR、EOR或MOR架构其实皆可,但必须先行选定最终架构,至于如何选定最适架构,则端视环境(例如机房空间大小)及应用需求而定,切忌本末倒置,先决定设备、再挑选应用,如此将迫使布线仅能被动配合,让线材距离不足的因子埋下伏笔,恐成为日后令维运人员欲哭无泪的难解习题。

其次企业必须切记,原始架构不正确,势必酿成日后维运的大麻烦,以上述5米Direct Cable为例,若用户执意采用这般架构,唯一的合理理由,便是假定未来永远不需要动到线路,然而设备营运期限总有尽头,终究有动线的一天,除非业主甘愿日后升级或转换新系统时,每回大费周章施工无所谓,否则前述唯一的合理假设根本不存在,既然如此,一开始就必须亡羊捕牢,把注定不对的架构调整至对的方向;又或者,曾有企业委托不谙机房营运的厂商协助规划布线,竟天兵似地在薄如1U的理线槽中,硬是塞入满满24条Patch Cord,其合理的布置空间至少2U以上,足见这个设计悖逆常理,不消多说,肯定让日后的整线与维护无以为继,同样是原始架构错误之例。

再者企业选择的系统整合商是否正确合适,其实相当关键。事实上,欲扮演称职的结构化布线SI厂商着实不易,不但需要多读书,更重要的还得不断累积实务经验,只因综合布线系统原厂鲜少在台湾设立分公司,没人可帮SI解惑,SI唯一持续精进之路,便是善用做中学的机会,利用难免犯错、撞壁的过程,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只要找出方法,便可内化为自身的火候实力。

实务经验究竟有多重要?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往往能牵引出莫大价值。以机房搬迁为例,倘若业主从事的生意,具有24小时不间断特质,那麽他所能容忍的搬迁停机时间,自然极为短暂,包括从原机柜拆下主机设备,将设备搬移到新机柜所在位置,最后把机器安装完毕,整段过程亦不容许拖泥带水;有经验的SI会倾向由同一人同时负责拆、运、装等三段作业,而非交由3个不同人员各司其职,只因如果装机者只负责装机,未曾历经拆机过程,有时可能陷入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安装的窘境,这些踌躇不决而耗费的时间,容易成为专案未能如期达阵的致命因素。

持平而论,结构化布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绝非本文有限篇幅可道尽精髓。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企业想利用网络线单纯跑网络封包,或另外想跑专线电话、传真机、分机电话、数码监控、无线网络、环境监控甚或IoT传感定位...等等多样化应用,也就是以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基底,建构Unifi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不管发展方向为何,都值得遵照国际标准指引,施作结构化布线系统,预先排除日后系统升级、除错及维护的障碍,如此才能心无旁鹜推动数码转型。

裕桐科技总经理梁化楠先生,将于4/17举办的「企业机房论坛--与业务共同成长的信息蜂巢」担任Keynote讲师,发表「厂商不愿告诉你的真相」,活动完全免费,欲知ZMAN密技,欢迎机房网管人报名2018年最具规模的Data Center盛会!


图说:裕桐科技总经理梁化楠指出,企业追逐新的数据中心标准、速度或线材之余,必须一并深思后续的维运管理问题,避免日后机柜形成大瀑布乱象。


图说:不少企业花大钱购置高档网络设备或服务器,却仅愿意用低廉价格随便找厂商拉布线系统,导致机柜无从整线,未来遭遇问题也不知从何查线;这些为人轻忽的细节,恐成为阻碍数码转型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