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3D传感前景可期 耗电与成本问题仍需克服

2018/03/06 - 洪千惠

Apple在2017年推出内建人脸识别的iPhoneX后,引爆了电子产业的3D传感热潮,Android阵营也预计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相关手机产品,3D传感的庞大商机,让国内外厂商开始积极布局,对于此技术的未来发展,联发科技多媒体开发一处处长朱启诚指出,3D传感将对智能手机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另外他也看好手机以外如自驾车、无人机的机器视觉相关应用。

目前3D传感在iPhone的应用主要是透过人脸识别解锁手机,不过朱启诚认为未来应用绝不止于此,3D传感将改变手机与人、环境的关系,这两年重新启动的AI,就可与3D传感技术结合,从脸孔判别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藉以提供更精准的内容服务,另外「滑」手机这个动作也会因此改变,除了人脸外,3D传感也可以判别手势,目前已有厂商推出与手机结合的VR产品,由3D传感判别手势控制动作,不必再像现在必须以手指触碰、拖曳等方式才能操作,手机与人、环境的互动由2D转变为3D,就像是电视从过去的黑白转为彩色,更多创意应用将会被发展出来,让智能手机进入新时代。

除了智能手机外,朱启诚表示与机器系统整合,也会是3D传感的潜力应用,例如这两年另一个当红议题的自驾车就是其一,自驾车系统需要精准判别车外的环境,才能运算出行进路径,一般的2D影像无法判断环境中物体的距离,并不适用于自驾车系统,而除了自驾车外,无人机、车用的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也都是3D传感近期可能的导入领域。

产业链完整  台厂优势明显

3D传感市场的热络,让全球电子产业积极投入,面对其他国家的竞争,朱启诚指出无论是上游的红外线模块、光学镜头、绕射光学元件,或下游的IC设计族群,台湾都有厂商投入,并早有高品质产品,台湾的供应链不但完整且紧密结合,在3D传感市场中,台湾厂商仍有相当优势。

不过3D传感虽然成为市场焦点,目前仍有几个需克服之处,首先是耗电问题。朱启诚指出,3D传感是透过大量雷射光点的投射与反射,判断目标物的深度与距离,描绘出物体轮廓,再由芯片运算比对脸孔,此一作法对手机会有高耗电问题,iPhoneX的解决方式是先以低耗电传感器判断目标物是否为人脸,判别为真时,再开启高功率识别系统;Apple的解决之道是从系统设计面着手。不管是否采用与Apple相同方式,朱启诚认为与系统厂商合作讨论是必要做法,在此同时,IC厂商也要尽力降低本身产品的功耗。

第二个问题则是成本。现在的3D传感价位仍高,以iPhoneX为例,模块成本就高达27美元,是指纹识别的13倍,要如何设计出低成本与高准确率兼具的产品,对厂商来说是严峻考验。至于第三个问题则是体积,以iPhoneX来说,现在位于手机上方,置放3D传感元件的「浏海」仍然太大,直接影响到外观的美感设计。上述的三个问题在未来都会被解决,而能率先提出解决方式的厂商,就可取得市场先机。

观察未来发展,朱启诚对3D传感在手机的应用十分乐观,不过他认为在移动支付部分,由于安全性仍有疑虑,因此脸孔识别近期将不会被单独应用,与现行的指纹、虹膜等识别技术的搭配混用,会是安全系数较高的作法,也是可见到的应用模式。


图说:联发科技多媒体开发一处处长朱启诚表示,台湾供应链完整而紧密,在传感领域大有可为。(照片提供/朱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