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以AI打造CPS 彰显智能制造应用价值

2017/10/23 - 洪千惠

研究机构Gartner在2017年发表一份报表,指出未来12个月,59%企业期望将人工智能(AI)运用于制程自动化,46%期望运用在预测分析,两者皆攸关智能制造。

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周至宏表示,AI意指透过电脑实现的智能,他个人偏好使用「计算智能」(CI)辞汇,目前实现于智能制造之技术为「计算智能」技术,举凡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模糊系统、演化式计算、混合式智能计算,均属于CI范畴。

智能制造系指具有信息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及模式的总称,具体实现之道,在于制造过程的各环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云端运算,也包含CI。

最能表彰智能制造的计划,无疑是德国政府所提的工业4.0,旨在打造一个大量将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云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整合为完全数码化的「智能制造生产系统」,关键在于智能系统加上虚实整合系统(CPS),以后者为核心。

周至宏认为,工业4.0或智能制造都具备共通精神,其一针对商业层面,期望透过智能决策处理问题、预警问题、预知需求与创造需求;另一针对工业层面,希冀借助智能决策处理问题、预警问题,及预防已知与未知问题。简言之,不能等到出现严重的库存积压或设备故障,才急忙解决难题;此时CPS的角色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打造一个Twin Model或Triplets Model,形成智能工厂设计与规划之枢纽,让企业可藉由模拟比对,预先挖掘真实世界的潜在问题。

更有甚者,CPS不仅止于智能工厂的设计与规划层次,亦可注入品质预测、维护保养预测与排程、生产排程、制程参数优化与监控等诸多能量,打造智能制造设备与系统。

在形塑CPS的过程,AI可着力之处相当多,迄今已有具体实例,例如精密定位系统之产业应用。轻、薄、短、小产品的制程,需要仰赖自动化的机器视觉辅助,惟「自动对位」的高端设备要价高昂,但自主开发成果的效率不彰,于是周至宏联合高应科大、金工中心等多个团队与专家,发展一套「整合类神经网络及进化优化演算法」,得以快速精准取得自动对位参数,证实可提升效率达40%,AI之价值彰显无遗。


图说: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周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