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人类慧能的世界楷模:贝聿铭慧根

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胜选当晚选择在罗浮宫金字塔前面对世人发表演说,金字塔正是贝聿铭颠覆世人思维的经典建筑作品。

面对日益强大的机器智能,人类慧能对你我的未来愈来愈重要。今天我们除了学习运用智能机器,还得见贤思齐、福慧双修。上个月满百岁的贝聿铭最有福相慧根,是举世无双的楷模。

贝出生在德意志帝国陷入苦战导致世界革命爆发那年。当时德国决定资助两位革命领袖颠覆政府以撤出欧战。列宁乃能通过德境返俄。孙文付了缺饷的海军到广州组织军政府,北伐钱不够向国内银行分行募款。闻风潜逃的经理卸职给刚生长子的贝祖诒。他拒绝粤军,被当反革命,只好携妻儿急奔香港。《贝聿铭全集》请到的权威Carter Wiseman在前言里总结说:「年逾九十的贝聿铭,证明了一个人也许可以实现年轻时的梦想,而仍保有割舍不断的根。」(注1)贝的百年慧根就从被孙文赶出大陆开始。

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胜选当晚选择在罗浮宫金字塔前面对世人。主图场景默默表明:人民不但需要被聆听,更需要被领导。36年前密特朗的胜选更是划时代。取代保守党25年统治的密特朗把艺术预算加倍,强推巴黎百年最大改造。他把新罗浮宫当冠上明珠,贝聿铭当首选设计师。年届退休的贝一再婉拒竞图,两年后密特朗独断委任他,贝要求等四个月以确定他能做好。他连合夥人都保密,单与妻子旅法三次,苦思如何融会古今。「贝说他思考设计时用的是母语中文;法国嚣张的文化卫士若是知道一个美国人在用中文构想罗浮宫的未来,肯定坐立难安。」(注2)

「贝:我的国内传统文化训练主要是在香港之时。如果你让我背一段唐诗的话,我只能用广东话,不能用国语或是上海话。我在香港时,只不过是十一、二岁…但到美国之后,我开始大量阅读国内古典着作,可以说我的中文是自学的…我至今仍经常翻阅这些书籍,很多藏书都让我给读烂了」(注3) 贝聿铭在巴黎尤其需要这些修养:法国艺文士绅争相诋毁他,说他的塔只适合盖在公墓里。费加洛报民调有九成巴黎人反对,法国妇人甚至当街在贝的女儿面前吐他口水。他是如何感化法国人的呢?当时的小助手Mihai Radu说:「我从来没见过聿铭有不笑的时候,就连在他漫长生涯最严重的这次审判里,他依然笑着。」(注2)

美国第二任总统John Adams为独立战争出使法国求援,被嘲笑没文化时说:「我得学习政治和战争,好让我儿子能读数学哲学;他们得学数哲农商,好让儿孙能读诗画音乐建筑。」贝家树人也花多代。贝祖诒逃到香港后,不但为国内银行创办分行,还以小本在列强地盘上学作外汇闯出名号。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希望改变不平等地位,把北京原户部银行的国内银行迁至上海,指定为特许国际汇兑银行;并取消通缉贝祖诒,反委以金融体系改革重任。靠汇市战功一路做到中央银行总裁的贝祖诒是彭怀南的师祖。他虽给了儿女最好的租界生活与西方名校教育,但是真正影响儿子学业、事业慧根的却是祖父与妈妈。

贝读中学时天天看着上海盖起远东最高楼,建筑师乃成了他「年轻时的梦想」。那个年代的上海,用傅斯年的话说:「有一股绝大的臭气,便是『好模仿…上海人不管容受什麽,都和流行病一般』。我想所以事事成流行病的缘故,有两层:了解不了,抵挡不住。」(注4) 贝聿铭的祖父贝理泰曾在京中任官,因担心长孙无根,让他夏天都回苏州狮子林:「那段生活,影响了我日后对生活和待人接物的看法。与祖父共同的生活,让我学到了更多国内传统观念。而那个古老的世界使得我更敏于感受。在那里,人们以诚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常生活之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意义的所在。」(注3) 这份意义觉醒照亮了他百年一再由外而内的学习三部曲

贝13岁时过逝的母亲是他「割舍不断的根」,年过80还会思母而泣。「她是虔诚的佛教徒…经常带着我…定期去清修…母亲对我的教诲之一:学会在寂静中倾听…她很受朋友喜爱,朋友很多,这一点我很佩服…她待人热情,别人很尊敬她,这对我影响很深。」(注3) 贝有口皆碑的社交与深交能力是他人生、事业的成功之钥。甘乃迪图书馆是贝跃升世界级建筑师的苦其心志大任关口,该竞案是1964年举世瞩目的设计评选,遗孀贾姬对它的珍重可参看去年电影《Jackie》。小贝取得她的信任胜过诸大师,波士顿众尊贵被惹恼的程度全写在坐在贾姬右侧男士的脸上。贝不曾写书,只是又用了半世纪一栋一栋的经典赢得了世人的惊喜与尊敬。慧能是什麽?

台大电机系1977年入学,台大土木系1981年毕业,台大城乡所1985年毕业,获加大柏克莱分校区域与都市计划硕士、经济学博士班肄业。旅美期间曾任柏克莱国际经济圆桌研究员及美中日三国贸易论坛美方经理,并于硅谷创设Unitopia Corporation。返台后曾任太一信通公司董事长,从事国内与国际产业电子化,以互联网软件顾问贯串半导体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代理流通、至系统组装各业。2006年迁居宜兰,设计打造宜人阁民宿,并从事宜兰史、亚太史与全球化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