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522
DForum0515

听莫札特真能变聪明?

林一平手绘之莫札特。林一平

资通讯领域的专家很早就打主意将物联网和乐器结合,然而和乐器结合不代表能和音乐结合。资通讯和音乐结合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放大」莫扎特效应,我一直想做这件事,但尚未找到好方法。

女儿出生时,我让她们听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音乐,尤其是莫札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Mozart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K.448》。K.448是《交响情人梦》中野田妹与千秋王子合奏的爱之序曲。莫札特只写过这一首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是为了和他的女弟子奥文隆汉玛(Josepha Auernhammer)一起演奏而创作于1781年。《交响情人梦》中谷冈老师用此曲叫千秋以前辈指导后辈的理由,和野田妹合奏,其实是要千秋了解什麽是和谐度。

这首双钢琴奏鸣曲大有来头,《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曾介绍,听莫扎特K.448乐曲能改善人类的空间推理和记忆力。在医学界有一个名词「莫扎特效应」 (Mozart effect),认为听莫札特的音乐,大脑活力将会增强,思维更敏捷,运动更有效。更有研究显示在IQ测试中,听莫扎特的受试者得分比其他人更高。很多家长相信莫扎特效应会让婴儿变聪明,因此K.448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胎教音乐。

2001年4月份的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报告研究成果,认为莫札特的Sonata K.448以及钢琴协奏曲笫23号 (Piano Concerto Number 23;亦称为Adagio from K.488)有降低癫痫样放电波活动(Epileptiform Activity)的功效。莫札特的K.488由意大利钢琴家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以慢调的速度演奏,颇让人感受伤感与死亡。而除了莫札特这两首曲子外,据说全世界只有希腊作曲家亚尼(Yanni)的作品《Acroyali/Standing in Motion》有类似降低癫痫样放电波活动的功能。

神经生物学家与音乐学教授曾经进行分析,计算音乐的音量起落的频率。这项测试发现,流行乐得分最低,而莫扎特作品的得分要高出2~3倍。此研究认为,20至30秒的重覆频率对大脑影响最为明显,因为中枢神经的许多功能也是以30秒左右的频率运行的,而莫扎特的音乐韵律正好符合此规律。然而维也纳大学2010年的研究针对「莫扎特效应」给了相反结论,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听莫扎特音乐可以使人变聪明。

2016年有人以老鼠做实验,发现聆听莫扎特K.488后,老鼠的大脑海马区和听觉皮层中神经营养因子变得较发达。这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见仁见智,只能由读者各自解读了。我个人相信「莫扎特效应」,因为经过莫扎特胎教音乐的女儿,显然比我聪明!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