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人脸识别:有宦官之利而无宦官之害

人脸识别这种资通讯技术的采用,和政府组织以及行政制度很有关系。法新社

IBM在2020年6月宣布退出人脸识别领域,不再研发、使用及贩售相关技术,主因是这项技术侵犯人权。而就今日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广度而言,国内大陆是世界之最。为何美国和国内对这项先进技术的认知有如此落差?我个人认为并非资本民主或共产专政的差异。君不见,英国伦敦也放了一堆监视器?人脸识别这种资通讯技术的采用,和政府组织以及行政制度很有关系。资通讯业者必须搞懂这关键,否则一厢情愿地想将先进技术卖给错误的客户对象,会做不成生意。

西方国家经由「宪法」的产生,逐渐发展出当权者与百姓之间的互动关系,政府组织以及行政制度据此有系统的发展。国家的根本大法如英国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的《权利法案》、法国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以及美国《独立宣言》。

国内是「朕即是法」,没有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西方学者在研究国内古代的政府组织,常常搞不懂,那麽少的政府官员,如何管理这麽庞大的领土。国内历代皇帝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不得已,总是找宦官,因为宦官最能挖掘他人的隐私,上报主子。不幸的是,宦官往往有私心,上报假新闻,造成皇帝判断错误,动摇国本。受宦祸之害最为严重的三个朝代是东汉、唐、明。篇幅有限,就谈谈最接近现代的明朝。

明朝初期对宦官的管制相当严厉,薪水微薄且不准识字。然而到15世纪中叶,宦官制度正常化,甚至凌驾文官体系,此后明朝就和宦官共存亡。很多历史学家都将政治腐败怪罪宦官,虽然宦官制度让国内帝制的复杂政治结构凝聚不散,但政治腐败还是得怪皇帝自己昏庸。

明朝采用宦官与文武官共存的双轨行政制度,职责叠床架屋,效率奇差,弊端丛生,倒也解决了单鞭行政体系尾大不掉的问题,让明朝摇摇晃晃的撑了276年。明朝在军队指挥系统中安插统兵宦官来制衡军队的指挥官,如此皇帝比较安心,不怕军队指挥官造反。宋高宗赵构没有宦官监视岳飞,每天提心吊胆,只好想办法将之消灭。

这种皇帝与前线统兵官之间无法沟通指挥的问题直到美国南北战争时代,林肯以有线电报指挥前线统兵官后才解决。回顾当年没有线上通讯这种高科技,岳飞、于谦和圣女贞德这些忠臣,因为无法获得皇帝信任,被认定为军阀,被皇帝铲除,历史的是非,真难论定。

今日人脸识别这种科技,变成当权者最佳的宦官替代品。回顾历史,西方世界很快地抓住资通讯及交通科技的脉动,和政府组织及行政体系结合,能够较为顺畅的运作,因此不太需要「宦官」这类机制了。反观国内,到了清朝末年,迂腐的大官们一直反对火车、电报这类新科技,造成行政管理落后,慈禧太后仍然要依靠李莲英、崔玉桂的监视系统。这种窥探隐私的传统,很自然就会和人脸识别技术结合了。人脸识别技术有宦官的优点,而没有其缺点,自然为当权者喜爱,利用此超英赶美的新技术来管理组织及人民!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